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158
感受阿胶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55期
     12月22日,农历冬至日。著名的阿胶主产地山东省东阿县,天气阴冷,细雨绵绵,真真感受到了“阴极之至”之寒。

    这天上午,东阿县政府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在东阿广场举行了隆重的“九朝贡胶”开封大典,随着县委书记张旋宇开启封闭多日的阿胶井印封,拉开了恢复制作中断了上百年的极品阿胶———“九朝贡胶”的序幕。当晚子夜时刻,东阿阿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惟一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用木桶从古阿井中取出第一桶水倒入炼胶金锅,并启动了点火仪式,标志着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按古法工艺炼制阿胶正式启动。此时此刻,“九朝贡胶”传统工艺生产线也已同步开始取水、点火炼胶。这一活动旨在拯救阿胶传统制作工艺及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据介绍,今后每年冬至这天,都将进行质量好、数量少的“九朝贡胶”生产。

    “九朝贡胶”蕴含深奥中医之道

    阿胶,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朝·梁陶弘景说,出东阿,故名阿胶。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益气。历代《本草》都将阿胶誉为圣药,从汉唐至明清一直是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 百拇医药
    史书记载,清代同治十年,皇帝特派遣四品钦差大臣到山东东阿监制御用阿胶,因炼胶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九天九夜炼制而成,故称“九天贡胶”或“九朝贡胶”。然而自清以来,因历史变迁,战事频发,“九朝贡胶”被盖上历史的印封,已经尘封了130多年。

    据介绍,清朝“九朝贡胶”的制作方法是:皇家精选12头黑驴放养于鱼山之上,冬至日取皮,子时汲取阿井水,用桑柴火,历经九天九夜炼制而成。“九朝贡胶”的修治除原料必用黑驴皮,炼胶必用阿井水外,特别强调时间的选择,其中取皮要在冬至,因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而取水、点火熬胶须在子时。

    东阿阿胶集团总经理秦玉峰介绍说,冬至与阿胶功效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理论,冬至子时是阴性最盛的时点,而水同属阴,择至阴时点、取至阴之水、选属阴黑驴皮炼胶,其滋阴效果最佳,这正是古代君王选冬至派大臣到东阿监制“贡胶”的因由所在。

    阿胶井旁,一位老熬胶工忆起早年手工炼胶时的情形说,熬胶工人用木桶从阿胶井中取水,倒入放有驴皮的熬胶金锅中,然后点燃桑木柴,开始炼胶。煮熬成汁,去渣滤清,再用金锅银铲,加参、归、桔、桂、甘草等药汁,熬制成胶。其色光洁,气清香,味甘咸。从原料加工到成胶有多达50多道工序,包括泡皮、切皮、化皮、炼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全都由手工完成。
, 百拇医药
    传统工艺炼制的东阿阿胶黄透如琥珀,光黑如瑿漆,质硬而脆,断面光亮,酷似工艺品。

    遵古炮制,留住中医药的“根”

    由于受现代工业及西方医药的冲击,古法制胶工青黄不接,部分传统工艺及古方辨证应用濒临失传,工业污染,水及驴皮资源日渐稀缺,历经千年传承积淀形成的东阿阿胶传统制作工艺及传统中医药文化濒临失传。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恢复古法工艺炼制阿胶的出发点。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更生教授在谈到这一行动的意义时一语中的,就是要留住中医药的“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认为,阿胶恢复古法工艺炼制,对中医药的继承与发扬是件好事,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一种反思、追思,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遵古炮制与现代方法制作的阿胶,可能会有些微的差异,但不会有根本的差异。手工制作也并不意味着机械制作的产品质量不好和放弃,其意义重在弘扬阿胶文化。
, 百拇医药
    东阿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在“九朝贡胶”开封大典上表示,重铸千年极品“九朝贡胶”,唤醒历史记忆,回归阿胶价值,大力弘扬祖国中医阿胶文化,保护阿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国药瑰宝,提高人民生命健康质量,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将这笔宝贵的财富永远传承发展下去,保护动态中的文化,保护变迁中的文化。

    阿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国历代医家学者都将阿胶誉为“上品”、“圣药”、“仙药”,而在中国滋补养生文化中,又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专家介绍,根据中医“冬至一阳生”的理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此时进补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阿胶滋阴润燥、养血补气等功效契合此道,由此成为数千年来我国民间尤其是南方广大地区冬令滋补、御病强身的养生必选之品。

    未来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强调预防为主,这与中医强调的治未病有异曲同工之妙。冬至日滋补,就是中国人对“治未病”的一种理解与实践。

    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更生教授对阿胶文化研究得很广泛。他介绍,在我国历史上留下的很多君王、名流、墨客、百姓服用阿胶的传奇故事,赋予了阿胶丰富的人文内涵。三国时东阿王曹植有赞阿胶赋云:“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同时,阿胶还是人与人情感联结纽带,古有朱熹孝母劝服阿胶,近有毛泽东给恩师送阿胶。时至今日,以阿胶进补越来越为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所接受,阿胶也因此成为人们走亲访友、馈赠老人的滋补佳品。可以说,阿胶传达的文化信息,不仅包含了药文化、食文化,也蕴含了史学、哲学、文学、滋补、养生等众多文化元素。,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