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出2007年国际国内十大医学新闻
国际十大医学新闻
1. 干细胞的新来源:羊水
1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在Nat Biotechnol(2007, 25: 100)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从羊水中可以分离出多能干细胞,为获取干细胞提供了第三种路径。这种干细胞不仅容易获取,而且避开了伦理学争议,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 COURAGE 研究结果引发争议
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公布的COURAGE 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和强化药物联合PCI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该结果引发了人们对血管支架安全性与适应证的争论。
3. 干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
4月11日,巴西研究人员发现,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可以在毒性可接受的范围内治疗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不依赖胰岛素的时间也延长。(JAMA 2007, 297: 1568)
, 百拇医药
4. 罗格列酮安全性起争议
5月21日,N Engl J Med在线发表了美国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认为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危险,掀起了关于罗格列酮安全性的风波。11月,美国FDA修改了罗格列酮的警示说明。
5. 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病
6月,美国学者通过Ⅰ期临床试验发现,以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将谷氨酸脱羧酶(GAD)基因导入丘脑底核的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性良好。治疗3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改善25%~30%。(Lancet 2007, 369: 2097)
6. 索拉非尼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
6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SHARP研究)显示,索拉非尼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时间。该项研究结果可能将对HCC治疗策略产生重要影响。11月,美国FD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肝癌。
, http://www.100md.com
7. 中年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血管病危险
7月,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年龄在45~64岁的中年人若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吃蔬果、多锻炼、控制体重和不吸烟),日后心血管病发生率可降低35%,死亡率可降低40%。这对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修正计划有积极作用。(Am J Med 2007, 120: 598)
8. 抑郁症比一些慢性病更有害
9月8日公布的一项全球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比心绞痛、关节炎、哮喘和糖尿病这四种疾病对人的危害更大。该研究提示,抑郁症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Lancet 2007, 370: 851)
9. 肥胖在全球蔓延
10月23日,国际腹型肥胖评估日(IDEA)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63个国家的16.8万人中,超过60%的男性和50%的女性超重或肥胖。研究者指出,肥胖的全球蔓延,已经波及到人们概念中该问题并不严重的东南亚地区。(Circulation 2007, 116: 1942)
, http://www.100md.com
10. 科学家利用人体皮肤细胞研制出类胚胎干细胞
11月20日,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科学小组各自独立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诱导成可以与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被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成果有望使干细胞研究避开伦理争议,被许多科学家称为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Cell 2007, 131: 861和Science 2007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
国内十大医学新闻
1. 我国每年50余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和张澍教授牵头、全国31家医院参加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
2.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用疫苗株研发成功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与美国CDC合作,选定我国南方地区分离病毒代表株“安徽株”作为禽流感大流行疫苗株,通过基因重配技术获得疫苗株。经检测,该疫苗株的抗原性、安全性及相关指标完全符合WHO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相关要求,全部检测指标均达到疫苗生产标准。WHO网站也公布了该成果。
3. 静脉输氧另辟缺氧救治新途径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徐礼鲜教授等,提出静脉液体辅助供氧新理论。将活化后的氧溶解于临床常用的复方林格液、0.9%氯化钠注射液、5%糖盐水等溶液中,成功组合成一种高氧液。研发出的静脉给氧治疗新方法经国内800余家医院大样本临床验证,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缺氧疾病的治疗。
4. 国务院原则通过《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草案)》。草案规定:器官捐献必须尊重捐献人意愿,遵循自愿、无偿原则,严禁买卖人体器官;切实保护未成年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严格对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人体器官摘取、申请和移植各环节的条件和审查程序;明确违法摘取他人器官和非法从事人体器官移植活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该条例已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
, http://www.100md.com
5.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茶水尿液”事件,呼吁媒体尊重科学
4月10日,针对记者提出的有关“茶水尿液”导致医师误诊的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有关媒体策划的这一事件有违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有损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6.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式运行
7月25日,WHO宣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组建的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成为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CTRP)一级注册机构。
7. 国产青蒿素类抗疟联合制剂首次通过WHO资格预认证
8月30日,WHO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桂林南药股份公司生产的青蒿琥酯片加盐酸阿莫地喹片联合制剂已通过WHO资格预认证。这是我国国产青蒿素类抗疟复方药首次通过WHO资格预认证。
, http://www.100md.com
8. 我国乙肝流行强度由高等降至中等
在10月的“希望家园”乙肝患者关怀项目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教授称,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10多年后,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减少了3000万例,经济损失减少了9143亿元。目前我国乙肝流行强度已经由高等降至中等。
9. 脑复苏底线可能被定格为十分钟
“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缺氧病人抢救‘黄金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教授、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徐蔚教授等发现,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的实验猴通过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全部长期生存。随访观察6个月,脑功能及行为完全正常。而未经过选择性脑深低温治疗的常温灌注对照猴立刻死亡。
10. 首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成
10月11日,由深圳华厦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绘制的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宣布完成。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 百拇医药
1. 干细胞的新来源:羊水
1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在Nat Biotechnol(2007, 25: 100)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从羊水中可以分离出多能干细胞,为获取干细胞提供了第三种路径。这种干细胞不仅容易获取,而且避开了伦理学争议,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 COURAGE 研究结果引发争议
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公布的COURAGE 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和强化药物联合PCI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该结果引发了人们对血管支架安全性与适应证的争论。
3. 干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
4月11日,巴西研究人员发现,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可以在毒性可接受的范围内治疗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不依赖胰岛素的时间也延长。(JAMA 2007, 297: 1568)
, 百拇医药
4. 罗格列酮安全性起争议
5月21日,N Engl J Med在线发表了美国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认为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危险,掀起了关于罗格列酮安全性的风波。11月,美国FDA修改了罗格列酮的警示说明。
5. 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病
6月,美国学者通过Ⅰ期临床试验发现,以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将谷氨酸脱羧酶(GAD)基因导入丘脑底核的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性良好。治疗3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改善25%~30%。(Lancet 2007, 369: 2097)
6. 索拉非尼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
6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SHARP研究)显示,索拉非尼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时间。该项研究结果可能将对HCC治疗策略产生重要影响。11月,美国FD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肝癌。
, http://www.100md.com
7. 中年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血管病危险
7月,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年龄在45~64岁的中年人若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吃蔬果、多锻炼、控制体重和不吸烟),日后心血管病发生率可降低35%,死亡率可降低40%。这对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修正计划有积极作用。(Am J Med 2007, 120: 598)
8. 抑郁症比一些慢性病更有害
9月8日公布的一项全球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比心绞痛、关节炎、哮喘和糖尿病这四种疾病对人的危害更大。该研究提示,抑郁症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Lancet 2007, 370: 851)
9. 肥胖在全球蔓延
10月23日,国际腹型肥胖评估日(IDEA)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63个国家的16.8万人中,超过60%的男性和50%的女性超重或肥胖。研究者指出,肥胖的全球蔓延,已经波及到人们概念中该问题并不严重的东南亚地区。(Circulation 2007, 116: 1942)
, http://www.100md.com
10. 科学家利用人体皮肤细胞研制出类胚胎干细胞
11月20日,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科学小组各自独立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诱导成可以与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被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成果有望使干细胞研究避开伦理争议,被许多科学家称为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Cell 2007, 131: 861和Science 2007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
国内十大医学新闻
1. 我国每年50余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和张澍教授牵头、全国31家医院参加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
2.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用疫苗株研发成功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与美国CDC合作,选定我国南方地区分离病毒代表株“安徽株”作为禽流感大流行疫苗株,通过基因重配技术获得疫苗株。经检测,该疫苗株的抗原性、安全性及相关指标完全符合WHO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相关要求,全部检测指标均达到疫苗生产标准。WHO网站也公布了该成果。
3. 静脉输氧另辟缺氧救治新途径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徐礼鲜教授等,提出静脉液体辅助供氧新理论。将活化后的氧溶解于临床常用的复方林格液、0.9%氯化钠注射液、5%糖盐水等溶液中,成功组合成一种高氧液。研发出的静脉给氧治疗新方法经国内800余家医院大样本临床验证,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缺氧疾病的治疗。
4. 国务院原则通过《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草案)》。草案规定:器官捐献必须尊重捐献人意愿,遵循自愿、无偿原则,严禁买卖人体器官;切实保护未成年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严格对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人体器官摘取、申请和移植各环节的条件和审查程序;明确违法摘取他人器官和非法从事人体器官移植活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该条例已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
, http://www.100md.com
5.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茶水尿液”事件,呼吁媒体尊重科学
4月10日,针对记者提出的有关“茶水尿液”导致医师误诊的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有关媒体策划的这一事件有违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有损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6.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式运行
7月25日,WHO宣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组建的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成为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CTRP)一级注册机构。
7. 国产青蒿素类抗疟联合制剂首次通过WHO资格预认证
8月30日,WHO在其网站上公布,中国桂林南药股份公司生产的青蒿琥酯片加盐酸阿莫地喹片联合制剂已通过WHO资格预认证。这是我国国产青蒿素类抗疟复方药首次通过WHO资格预认证。
, http://www.100md.com
8. 我国乙肝流行强度由高等降至中等
在10月的“希望家园”乙肝患者关怀项目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教授称,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10多年后,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减少了3000万例,经济损失减少了9143亿元。目前我国乙肝流行强度已经由高等降至中等。
9. 脑复苏底线可能被定格为十分钟
“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缺氧病人抢救‘黄金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教授、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徐蔚教授等发现,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的实验猴通过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全部长期生存。随访观察6个月,脑功能及行为完全正常。而未经过选择性脑深低温治疗的常温灌注对照猴立刻死亡。
10. 首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成
10月11日,由深圳华厦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绘制的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宣布完成。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