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魄门的联系
在学习《灵枢 五脏别论》时,有“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及“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两段话,联系以前所学的内容,偶有所得。
“魄门亦为五脏使”,为何称为“魄门”呢?“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又与大肠相表里,肛门乃大肠连接外界的出口,亦即魄门乃为肺魄出身之门户。肺属金,其性肃降,胃为六腑,以通降为顺,而胃欲降不得自降,必因于肺降乃得降,且《灵枢·营卫生会》曰“故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亦即水谷出于胃,入小肠分清泌浊,成糟粕而续降于大肠,最后成粪便而排出体外。此通降过程主要依赖胃之降浊,但胃降又必赖肺降,肺降及魄,与之俱下于大肠,出于肛门而谓之魄门。况鼻又为肺之外窍,“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由此,鼻与魄门便通过肺胃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但是此种联系不仅只是简单的上下贯穿通路,它反映了人体内气的状态与气机升降出入的复杂状况。
“食气入胃”“饮入于胃”,而“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食气”与“饮”在胃中经过腐熟,之后的走向应该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一句中的“并”、“俱”二字体会《内经》作者是将水与谷分开的。水即“饮”,谷即“食气”。胃中经腐熟的食气与饮化而为谷之精和水之精,谷之精走肝,水之经入脾,故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胆为中清之腑,布散精汁入肝,筋的伸缩运动致使气聚入肝,谷之精因而化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胃中之饮浮游漫溢穿过膜原至脾。可见这两个过程分别有胆和膜原的协助方可顺利进行。且肝木藉其春生之性又为脾土的升清起到了升提的作用。之后,谷之精与食之精合而为浊气禀木土之气而升,此谓之“浊气归心”,入心后“变化而赤为血”。此时只是一部分转化为血,另一部分则禀心之阳性“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肺开窍于鼻,自然界之清气入肺达鼻,故肺中积聚谷精之气、水精之气、自然界之清气,肺主治节,将此三者重新融合调整分布。肺朝百脉,输布精之气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肺通调水道,而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此后,水精之秽浊又在肺主治节调配下经过“肾合三焦膀胱”的通路而到达尿脬,而谷之精同样在肺的治节下通过下焦道路出于魄门。由此完成水和谷的复杂运化敷布通路。
“食气”与“饮”的体内运行转化过程,升降之枢纽其实并非脾胃,应为肝脾胃。肝脾化水化谷,运精载气,肝脾共升,胃乃降,如此则升降有序,气机畅达,人身方能常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当然此过程中肺的功用尤其是不能忽略,肺相当于一个转继站,实现各种物质的正确分运。可以说肺乃天,则肝脾中居以应人,胃处下以应地,鼻与魄门则分别为天之外现和地之外现。若人体内的天地勿失其序,则鼻与魄门为之常安。故而察鼻与魄门便可知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变化情况,而犹以魄门为重点。因鼻至上为清阳之入窍,清阳之性易行易散,不易致病;而魄门为至下浊阴之出窍,浊阴之质易滞易阻,容易致病,故而诊察魄门往往可以探知五脏六腑气机之变化。魄门的正常启闭反映了人体最根本的气的问题。所以临床上无论外感或是内伤,诊问大便的情况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王 兵 河北医科大学)
“魄门亦为五脏使”,为何称为“魄门”呢?“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又与大肠相表里,肛门乃大肠连接外界的出口,亦即魄门乃为肺魄出身之门户。肺属金,其性肃降,胃为六腑,以通降为顺,而胃欲降不得自降,必因于肺降乃得降,且《灵枢·营卫生会》曰“故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亦即水谷出于胃,入小肠分清泌浊,成糟粕而续降于大肠,最后成粪便而排出体外。此通降过程主要依赖胃之降浊,但胃降又必赖肺降,肺降及魄,与之俱下于大肠,出于肛门而谓之魄门。况鼻又为肺之外窍,“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由此,鼻与魄门便通过肺胃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但是此种联系不仅只是简单的上下贯穿通路,它反映了人体内气的状态与气机升降出入的复杂状况。
“食气入胃”“饮入于胃”,而“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食气”与“饮”在胃中经过腐熟,之后的走向应该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一句中的“并”、“俱”二字体会《内经》作者是将水与谷分开的。水即“饮”,谷即“食气”。胃中经腐熟的食气与饮化而为谷之精和水之精,谷之精走肝,水之经入脾,故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胆为中清之腑,布散精汁入肝,筋的伸缩运动致使气聚入肝,谷之精因而化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胃中之饮浮游漫溢穿过膜原至脾。可见这两个过程分别有胆和膜原的协助方可顺利进行。且肝木藉其春生之性又为脾土的升清起到了升提的作用。之后,谷之精与食之精合而为浊气禀木土之气而升,此谓之“浊气归心”,入心后“变化而赤为血”。此时只是一部分转化为血,另一部分则禀心之阳性“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肺开窍于鼻,自然界之清气入肺达鼻,故肺中积聚谷精之气、水精之气、自然界之清气,肺主治节,将此三者重新融合调整分布。肺朝百脉,输布精之气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肺通调水道,而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此后,水精之秽浊又在肺主治节调配下经过“肾合三焦膀胱”的通路而到达尿脬,而谷之精同样在肺的治节下通过下焦道路出于魄门。由此完成水和谷的复杂运化敷布通路。
“食气”与“饮”的体内运行转化过程,升降之枢纽其实并非脾胃,应为肝脾胃。肝脾化水化谷,运精载气,肝脾共升,胃乃降,如此则升降有序,气机畅达,人身方能常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当然此过程中肺的功用尤其是不能忽略,肺相当于一个转继站,实现各种物质的正确分运。可以说肺乃天,则肝脾中居以应人,胃处下以应地,鼻与魄门则分别为天之外现和地之外现。若人体内的天地勿失其序,则鼻与魄门为之常安。故而察鼻与魄门便可知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变化情况,而犹以魄门为重点。因鼻至上为清阳之入窍,清阳之性易行易散,不易致病;而魄门为至下浊阴之出窍,浊阴之质易滞易阻,容易致病,故而诊察魄门往往可以探知五脏六腑气机之变化。魄门的正常启闭反映了人体最根本的气的问题。所以临床上无论外感或是内伤,诊问大便的情况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王 兵 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