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2028
有偿使用并非治“白”妙药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4日 《中国妇女报》 2008.01.14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今后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且将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中国新闻网1月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为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发通知,这个新闻能作为各大网站的头条,足见其中蕴含的大文章。为何塑料袋会引起国家这么高的重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背后的玄机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国办通知表面看是在“限制塑料购物袋产销”,实则是在抑制“白色污染”。

    当前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正是这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所以如何有效治理“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也一直是环保部门深入研究的课题。

    国办下发通知要求“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举措可谓用心良苦。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不好预测。

    这是因为:对有钱人来说,一个购物袋值不了“三瓜两枣”,有偿和无偿意义不大。只会对城市中的“大妈们”,起到些微的作用。可再想,这些“大妈们”采取自带包的形式来商场购物,存放也是个问题。

    再者说,天下自古便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场过去提供的所谓免费包装袋,不过是一种障眼法,成本被掩盖在商品的利润之中,“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埋单的还是顾客。政府强制有偿的结果,无非导致两种情况:一是商家名正言顺地多赚一份钱;二是额外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那可非但治不了“白色污染”,反而会增加群众支出。

    要想彻底治理“白色污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出台有关法规。二是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让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彻底“退位”,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三是尽快研制出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投放市场应用。四是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五是狠抓污染源头的管理和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加强“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如果做到以上五点,则“白色污染”有望得到有效治理。(杨振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