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干预研究
编者按 在清华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超微粉技术应用于现代特色中药成果发布暨学术报告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报告了近十年来他们对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和干预研究的成果并介绍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结果。张运院士称,ASTEROID试验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得越低,斑块缩小越明显,如果有很好的药物治疗,AS是可以治愈的。PROVE IT-TIMI22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当LDL-C<70 mg/dl,同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 mg/L时,患者预后才能最好,证明AS的发病是血脂和炎症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个体存在AS易患性基因差异,这些基因在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作用下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AS发生。张运院士等对中药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复方中药通心络的多靶点作用可能较好地弥补西药作用的单一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病的共同基础。其发病机制历史上有几个重要学说,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基础。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针对主要外因)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的提出是因为研究者看到斑块中的脂质沉积,认为这是血液中脂质水平增高而渗透到血管壁内所致。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心病事件的关系研究支持了脂质浸润学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