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结直肠微小病变 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技高一筹”
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Juergen等研究表明,与普通结肠镜相比,新的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技术可提高结直肠扁平无蒂病变的诊断率,其特异性和检出率与靛胭脂染色后色素内镜检查技术相仿。(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 1)
结直肠腺瘤须尽早切除,而增生性息肉不需要特别处理,因此,明确新生物的性质对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微小的结直肠病变,特别是无蒂的小病变,通过结肠镜很难判断。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普通靛胭脂染色色素内镜检查技术可以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但该设备昂贵,在检查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喷雾靛胭脂,且容易产生色差,因此,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技术应运而生。
最早的虚拟成像系统为窄带成像,为了清晰地观察血管,它需要光学滤光器来筛除血红蛋白吸收带波长的光谱。在本研究中,Juergen等采用一种智能色彩增强系统,与以往的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技术不同,它不需要光学滤光器,只要通过计算机对常规结肠镜接收光谱进行处理,增加蓝光带的强度到最大值,同时降低红光和绿光带的强度到最小值,就会产生计算机重构的虚拟成像,以达到实时观察黏膜和微血管结构的目的。
Juergen等在63例患者中选择了150个直径<20 mm的无蒂扁平小病变,采用3种内镜,包括标准结肠镜、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及靛胭脂染色色素内镜检查,分别在低倍和高倍模式下行病变的形态学观察。将收集到的电子图像随机分给读片者进行分析(图1,2),最终通过内镜切除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病理证实,有89例小病变为腺瘤,61例为增生性息肉,平均直径为7 mm。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技术在低倍和高倍模式下,观测的相关敏感性分别为89.9%和96.6%,特异性为73.8%和80.3%,诊断准确率为83%和90%,在低倍和高倍模式下,其敏感性和诊断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标准结肠镜(P<0.05),但其特异性和检出率与普通靛胭脂染色后色素内镜检查技术相仿。 (胡良嗥)
■点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李兆申 新技术的发展简化了检查步骤,节约了检查时间与花费。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常规结肠镜接收的光谱,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因其不需要使用特别的设备和染色剂,故可以在许多内镜中心推广使用,并进行大样本量的评价。
图 1 三种内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非瘤样息肉图像
(A) 常规内镜所见,(B) 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所见,(C) 靛胭脂染色色素内镜检查所见。
图 2 三种内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相邻瘤样病变图像
(A) 常规内镜所见, (B) 计算机虚拟成像色素内镜检查所见,(C) 靛胭脂染色色素内镜检查所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