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1521660
论“阳主阴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72期
     金元时代朱丹溪创“阳有余阴不足”论,至明代张景岳已四百余年,其被部分医家奉为圭臬,却不知此论亦有不足。其认为阴易损故不足,殊不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最易伤阳。正如张介宾云:“阳气难得而易失,易损而难复。”自古至今,从宇宙到生物,无不体现“阳主阴从”之至理。所谓阳主阴从者,以阴平阳秘为基,而阳气起主导作用。

    丹溪之论执其一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严厉指出其害人至深,且清代温病学以来,一见热象但用寒凉,其伤阳气甚矣。近代医家郑钦安耗20余年探求医理,穷究《周易》、《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阅读70余部著作方悟出“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垂法立方之旨”,以阴阳辨证为纲,化繁为简,在元阴元阳上探求至理。《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立而道生。本者,阴阳也。郑钦安在书中体现了阳主阴从的思想,处方多用姜桂附,立起沉疴,起死回生。其所形成火神一派运用姜桂附量之大,令众多医家咋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