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3613
大臣风度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也许笔者孤陋寡闻,至今不曾见到有关随意吐痰的起源和历史方面的文章,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随意吐痰的现象,几乎司空见惯。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在其系列丛书《站在科学的阳光下》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痰与大小便一样是体内的废物,国人为什么不敢随便大小便,甚至不敢随意放屁,却敢随意吐痰。随意吐痰这种坏习惯尽管少了,但还是有。……”

    平心而论,这种现象岂止是有,而且还比较严重。自然,在一些坑坑洼洼、易于藏污纳垢之地吐上一口痰,甚至吐上一大堆痰,或许可以“眼不见为净”;可是在一些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面,或是在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板上吐一口痰,那就“原形毕露,无处遁迹”。倘使在一些游人如织的景观地段,也留着一大口、一大口黄色脓痰,那才真叫做“煞风景”、“倒胃口”!

    难怪远涉重洋到中国来观光旅游的老外看不懂:为什么东方文明古国,会有如此不文明的陋习?进而还会怀疑:东、西方人的喉咙和口腔,是不是、会不会,有着不完全一样的结构与功能?
, http://www.100md.com
    2003年早春时节,由于SARS(非典)的突然闯入,国人骤然生出“闻痰色变”和听到“咳嗽”“喷嚏”就“紧张得要命”的痛切感受。于是,也就有了随地吐一口痰罚款200元的“天价”。谁知“天价”之下,“痼疾”难除。即便在此期间,据报载,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虽然看不到痰迹,但离此仅一箭之遥的福建路口,竟成了遍地痰迹的“痰盂”路。

    据说1300年前,有过这样一件逸事: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一天上朝时,正欲向唐太宗奏事,忽觉痰哽于喉,便去殿旁偏处吐出。退朝回家,细想此事总觉不妥,惟恐日后发生类似情况,便制作了一个小袋,内衬油纸,藏于袖内。一旦上朝时再遇有痰,便悄悄低头吐进袋里。其他大臣争相仿效,一时成为“大臣风度”。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因为患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每次从街上返家时,常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包痰的小纸团,放进炉子里烧掉。据他说,这样可以消灭痰里的细菌,不致危害他人。前人尚且有如此良好的行为,难道后人就不该努力仿效吗?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百万”,“随意吐痰破坏市容、传播疾病、影响他人,是严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何以成年人(包括文化人)反而就弄不明白了呢?看来这主要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惯性行为。好比你天天喝茶,慢慢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要是天天随意吐痰,也就养成了随意吐痰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成了“自然”的坏习惯,要想改掉它往往不太容易。

    毫无疑问,一个人要彻底告别坏习惯,是件困难而痛苦的事,有时甚至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让笔者想起一个故事:据称,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活到70岁。但到40岁时,它的爪子已经老化,嘴变得又弯又钝,羽毛开始慢慢脱落……它已经无法正常地飞翔、觅食、生存,它面临着痛苦的抉择:要么等死,要么脱胎换骨。选择后者的话,它就必须先用自己的嘴,把已经开始脱落的羽毛一根根啄掉,然后,再把它的已经老化的爪子和嘴,在山岩上狠狠地撞个粉碎。之后,它还需要耐心地忍受痛苦的煎熬,一直等到新的爪子、嘴和羽毛再长出来。这时它又获得活力,重新开始其后30年的搏击千里的辉煌岁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必须做一些困难的决定,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坏习惯和坏的行为模式彻底丢弃,从而使我们可以重新开始振翅翱翔、奋飞万里。

    在这里,我愿每一个公民都时刻记住,你是一个生长在新时代的文明人,请不要随意吐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