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3357
六旬老人,30岁的心脏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平时酷爱看书读报,特别爱钻研医学保健类书籍。这一切都缘于我自幼体弱多病,一年有两百多天在吃药,是有名的“药罐子”。父母也给我找过民间的多种强身滋补偏方,但均告无效。我对这种病恹恹的生活深恶痛绝,一直在寻找让自己变得健康、强壮起来的妙方。

    1964年底,厂里掀起了一股长跑热,我也加入到长跑队伍当中。起初,我只是跟着凑热闹,没有长跑方面的技巧和心得,是瞎跑一气,跑不到1000米,我就气喘如牛,汗流浃背,腿沉得像灌了铅似的。我曾听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老中医说过“一跑治百病”。为了让自己弱不禁风的身体经得起风吹雨打,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由于跑步健身短期内没什么感觉,半年之后,这支长跑队伍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此时,我已由最初的1000米,逐渐延长到了3000米、7000米。我长跑跑上了瘾,一天不跑,就浑身难受。

    在接下来的40年里,无论喜怒哀乐,刮风下雨,我没有缺席过一天,每天都要跑一个多小时,每次都是7000米左右。1973年,我喜结良缘。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睁开眼,发现新郎不在床上,她颇觉意外,心想:新婚宴尔,丈夫跑哪去了?她下了床,在屋里转了转,没发现我的踪影。过了许久,长跑的我回来了,我有些难为情地说:“对不起,不跑步,我一天都会不舒服。”贤惠的新娘只是嗔怪:“至少要给我打个招呼嘛,哪有你这样大清早就把新娘一个人撂在屋里的?”
, 百拇医药
    儿子出世的第二天,我也照例去跑步。我刚出门不久,妻子就醒了,她很饿,想吃点东西,叫了我几声,却没得到回应。我跑步回来,看到妻子满脸不悦,赶紧上来赔小心。妻子还是绷着脸说:“刚才我饿得难受,想吃两个鸡蛋都没人弄,你也是做父亲的人了……”我手忙脚乱地给妻子做了一碗红糖鸡蛋,赔着笑脸递到了妻子手中,说:“要不,明天我不去跑了?”第二天,我果然压抑着跑步的欲望,没去跑步。可是我却坐立不安,心情烦躁,洗碗时,还失手打碎了一只碗。善解人意的妻子温柔地笑着说:“你还是去跑一跑吧,这样会把你憋坏的。”我如释重负,兴奋地冲了出去。

    40年里,长跑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开始用心琢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长跑方法。我通过请教医学专家,查阅资料,还和体院的老师多次交流,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匀速慢跑法,在跑的过程中,让呼吸、心跳、脚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节奏。事实证明,这种跑步法的效果,比以前那种随心所欲的跑步法更明显,这样跑几千米下来,气不喘,脸不红,心不慌,心跳如平常。
, http://www.100md.com
    数十年持之以恒的长跑,让我的身体比同龄人年轻和健康得多。我连感冒都很少患过。今年,我在省人民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专家告诉我:“你的心脏跟30岁的人的心脏一样健康,气脉通畅、中气足,肝、脾、肾等主要器官都很好。”

    如今,尝到了长跑甜头的我,会沿着这条健康之路一直不停地跑下去。

    点评: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余世元老人40年来能坚持长跑,使整天背着“药罐子”的他变得老当益壮、青春永驻,这充分说明了运动有益。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实践证实,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缺乏运动有一定关系,如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等。若从小能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均衡饮食,对减少和预防上述疾病大有裨益。适当运动可增加心输出量,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强体质,对心血管有益是毫无疑问的。但长跑并非人人皆宜,对于已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处于风湿活动状态或心功能不全等患者,不仅不适宜长跑和剧烈运动,还应卧床休息,因为在上述情况下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 http://www.100md.com
    老年人适当运动有益健康,至于运动量的大小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像余世元老人这样长距离跑并不适合每位老人,尤其是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更不能意气用事,一下子长跑7000米,即使想参与长跑运动,也应釆取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的方式,切忌短期内骤增运动量,由此导致心脏病猝发者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其运动量大小以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20~130次/分,无明显疲劳及呼吸困难为好。即使平时能坚持长跑者,遇上身体不适、生病时,也应暂停长跑或减少运动量,硬拼硬顶并不可取,这样反而有损健康。必须指出,长跑只是运动方式之一,由于每位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有无疾病困扰、经济条件等都不同,不一定都釆取长跑形式,可按各自条件采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跳舞等多种形式。只要持之以恒,必将延年益寿,颐养天年。(点评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陈国伟教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