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引出抗菌的大发现
青霉素结束了人类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关于青霉素的发现,背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细菌致病,逞凶地球
传染病是人类的大敌。在人类历史上,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传染病一次又一次猖狂袭击人类,导致死者无数,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大约一百年前,人们对它们几乎一无所知,无能为力。面对瘟疫,老百姓往往将它视为鬼神威力的呈现,只能祈求上苍。而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病原体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那么,控制传染病,无疑就是要寻找到能杀死这些病原体的药物。可是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还没有找到既能有效杀灭病原体,同时对人体又无明显伤害的药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大学圣玛丽医院医学院的弗莱明医生应征入伍,成为英国皇家军医团的一名上尉。弗莱明注意到,被抬进战地医院的伤员,尽管做了清创缝合手术,受伤的创面仍会受到细菌的侵袭而感染、溃烂,甚至引发败血症,使这些没有直接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弗莱明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战争结束后,他决定全身心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
, 百拇医药
1928年,47岁的弗莱明成为英国的一名细菌学家,并在圣玛丽医院医学院任教。由于葡萄球菌是一种分布范围非常广、对人类健康威胁非常大的球菌,绝大多数的伤口感染、化脓都是由它引起,故弗莱明对它做了专门的研究。
弗莱明在几十个细菌培养皿中接种上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待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后,再加入各种不同的药物,并观察这些药物对葡萄球菌的杀伤作用。希望通过实验,从中寻找到有效杀灭葡萄球菌的药物。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反复的培养和试验却一直未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发霉引出意外发现
1928年的一个早晨,弗莱明偶然发现一个细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发霉了,长出一团青绿色的霉菌。弗莱明把这个培养皿放在显微镜下细心地观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奇迹:长在这团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部死光了!
接着,弗莱明和助手小心翼翼地将这团青绿色的霉菌分离出来并加以培养,再把培养液过滤后,滴加到葡萄球菌中。几个小时后,奇迹再度出现:这些葡萄球菌全数被歼灭。
, 百拇医药
后来,弗莱明又试着把这种霉菌培养滤液进行稀释,杀菌效果依然很好。接着他又反复在感染了葡萄球菌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证实了这种滤液不仅杀菌能力强,而且对动物几乎不产生任何毒性。
通过鉴定,弗莱明知道了这种霉菌属于青霉菌的一种。他把这种由青霉菌产生出来的、具有强力杀菌作用的物质,称为“青霉素”(拉丁文“Penicillinum”,音译“盘尼西林”)。
可惜青霉素的性质不甚稳定,且当时的技术还不能够将青霉素从培养液中分离和纯化,因此,青霉素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不得不暂时中断。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分离和化学结构,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的分离、纯化和浓缩问题。当时正值二战期间,青霉素的研制和生产转移到了美国,立即被美国政府列为“优先制造的军需品”。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伤病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
, 百拇医药
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使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霉素大放异彩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发展抗菌药物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引发了医学界寻找抗菌新药的高潮,人类由此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时代。直到今天,青霉素仍是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药物。青霉素能杀灭多种病原体,除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功效外,对白喉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由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身体各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创伤感染、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淋病、放线菌病等。
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没有毒性。但由于青霉素可导致少数人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死,因此,用药前必须严格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肤试验,决不可抱侥幸心理。注射时必须备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药物。无抢救条件的医疗单位不宜为病人注射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钾、钠盐口服不能吸收,且易被胃酸破坏,故不宜口服,一般以肌肉注射为主,重症病人可用青霉素钠盐静脉点滴。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百拇医药
细菌致病,逞凶地球
传染病是人类的大敌。在人类历史上,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传染病一次又一次猖狂袭击人类,导致死者无数,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大约一百年前,人们对它们几乎一无所知,无能为力。面对瘟疫,老百姓往往将它视为鬼神威力的呈现,只能祈求上苍。而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病原体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那么,控制传染病,无疑就是要寻找到能杀死这些病原体的药物。可是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还没有找到既能有效杀灭病原体,同时对人体又无明显伤害的药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大学圣玛丽医院医学院的弗莱明医生应征入伍,成为英国皇家军医团的一名上尉。弗莱明注意到,被抬进战地医院的伤员,尽管做了清创缝合手术,受伤的创面仍会受到细菌的侵袭而感染、溃烂,甚至引发败血症,使这些没有直接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弗莱明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战争结束后,他决定全身心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
, 百拇医药
1928年,47岁的弗莱明成为英国的一名细菌学家,并在圣玛丽医院医学院任教。由于葡萄球菌是一种分布范围非常广、对人类健康威胁非常大的球菌,绝大多数的伤口感染、化脓都是由它引起,故弗莱明对它做了专门的研究。
弗莱明在几十个细菌培养皿中接种上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待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后,再加入各种不同的药物,并观察这些药物对葡萄球菌的杀伤作用。希望通过实验,从中寻找到有效杀灭葡萄球菌的药物。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反复的培养和试验却一直未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发霉引出意外发现
1928年的一个早晨,弗莱明偶然发现一个细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发霉了,长出一团青绿色的霉菌。弗莱明把这个培养皿放在显微镜下细心地观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奇迹:长在这团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部死光了!
接着,弗莱明和助手小心翼翼地将这团青绿色的霉菌分离出来并加以培养,再把培养液过滤后,滴加到葡萄球菌中。几个小时后,奇迹再度出现:这些葡萄球菌全数被歼灭。
, 百拇医药
后来,弗莱明又试着把这种霉菌培养滤液进行稀释,杀菌效果依然很好。接着他又反复在感染了葡萄球菌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证实了这种滤液不仅杀菌能力强,而且对动物几乎不产生任何毒性。
通过鉴定,弗莱明知道了这种霉菌属于青霉菌的一种。他把这种由青霉菌产生出来的、具有强力杀菌作用的物质,称为“青霉素”(拉丁文“Penicillinum”,音译“盘尼西林”)。
可惜青霉素的性质不甚稳定,且当时的技术还不能够将青霉素从培养液中分离和纯化,因此,青霉素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不得不暂时中断。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分离和化学结构,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的分离、纯化和浓缩问题。当时正值二战期间,青霉素的研制和生产转移到了美国,立即被美国政府列为“优先制造的军需品”。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伤病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
, 百拇医药
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使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霉素大放异彩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发展抗菌药物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引发了医学界寻找抗菌新药的高潮,人类由此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时代。直到今天,青霉素仍是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药物。青霉素能杀灭多种病原体,除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功效外,对白喉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由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身体各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创伤感染、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淋病、放线菌病等。
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没有毒性。但由于青霉素可导致少数人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死,因此,用药前必须严格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肤试验,决不可抱侥幸心理。注射时必须备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药物。无抢救条件的医疗单位不宜为病人注射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钾、钠盐口服不能吸收,且易被胃酸破坏,故不宜口服,一般以肌肉注射为主,重症病人可用青霉素钠盐静脉点滴。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