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953
超女“精华素”,打造超级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超级女声”成为一个超级流行词汇,飞入千家万户,进入大小学府。

    在有些家长眼里,“超女”犹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而不及。然而,凡事有弊亦有利,本刊编辑部从超级女声喧哗的场景中仔细甄别,冷静思考,为您精心提炼出了一份超女“精华素”,希望用心良苦的父母们读罢此文可以有所启发。

    “偶像激素”,用量要适度

    激素对人体是把双刃剑,它虽是人体必需,但也不能过量,否则会隐患无穷。——偶像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超女”比赛如火如荼进行时,一位自称是“超女粉丝”母亲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叙述自己的苦恼:“我很担心女儿的心思会野掉。她这段时间几乎什么事情都不做,天天守在电视机前,还吵着要去长沙亲自为超女拉票,说她好几个同学都这么做了。我很不赞成她这样做,但若阻止,又怕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百拇医药
    另一位母亲同样描述了自己与女儿之间的不愉快经历:女儿很崇拜李宇春,母亲只不过无意间说了一句“女孩子应该要有女孩子的样子”,竟招来了女儿的反感,和母亲大吵了一通,几天没跟母亲讲话,让这位母亲十分气恼,同时觉得不可理解。

    超女魅力,何以至此

    追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粉丝”们对“超女”的热忱,却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究竟原因何在?

    广州市穗港澳青年研究所涂敏霞副教授认为,此次“超女”魅力空前,原因之一也许在于选出的超级女生们都来自身边的普通女孩,彼此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超女们的成功、成名也给了他们在心理上的暗示和激励,认为既然她们可以做到,我也一样可以。另外,这次选出的几位“超女”都是比较中性的形象,这似乎颠覆了一个成见,即认为只有漂亮才可以当明星,这对青少年无疑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诱惑。

    树立偶像,对孩子很重要
, 百拇医药
    “很多父母一听孩子提偶像便很反感。事实上,偶像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孩子社会化的完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斌教授告诉我们。

    对偶像的认同,会让孩子产生模仿对象,有了这个对象,他就会拿自己去贴近,从中获得成长。这跟我们的父母当年崇拜“榜样”是一样的心理机制。“当然,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叶斌教授提醒我们,“第一,偶像是谁很重要;第二,如何贴近也很重要。有些孩子沉溺于对偶像外形的模仿,比如服装、发型;而有的则会模仿他内在的东西,如勤奋、奋斗等,这当然会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偶像,最开始是父母,进入学校后是老师,到了青春期可能是同伴中的佼佼者和他们佩服的人物,以后离开父母后眼界更高,会发现更值得崇拜的人。只不过现在的媒体对歌星、明星的报道,以及包装手法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因此也更容易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沉溺追星,父母有过
, http://www.100md.com
    对父母来说,最担心的可能还是孩子过于沉溺于追星,会不会耽误学业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那些正事不做一心去追星的孩子,很可能他本身已经存在厌学情绪。本身就比较自律的学生,对生活、学习满意度较高,他一定不会过火。”叶斌教授告诉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家长往往是在孩子出了问题以后才找来,但一问就知道他前面的教育理念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出现问题时孩子知道你怕什么,知道拿什么来要挟你,导致家长束手无策。那些沉溺于追星的孩子,通常他的性格深处已经有了一些不正常因素,只不过是外因诱发了这样一种结果罢了。”

    有些孩子追星还牵涉到金钱的消耗,就更让父母头痛:到底给不给?给的话,怕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但若不给,又担心孩子寻找其他途径,引发更恶劣的后果。叶斌教授告诉我们,如果真到了这一步,父母首先要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给就闹?是不是最初教育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以前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伦理、情绪、修养方面的教育?
, 百拇医药
    其实对于孩子追星的问题也很简单,如果孩子追星的行为还属正常,不至于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那大可不必干涉,给孩子一点自主和空间。如果真的到了“狂热”的地步,并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家长就要考虑清楚:如果孩子向来的品性我相信,那么我会宽容,要去就去,但钱的问题让他自己去借或者扣零用钱。而对那些任性、动辄无理取闹的孩子,则不提供资助。要他自己去打工,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下次他就不会动辄采用无赖的手段。

    家长可借助某次机会,给孩子以恰当的偶像教育,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认清他所做的事情对他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从儿童时代的点滴小事开始,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这可谓是超级女声带给我们的一笔意外收获。

    “挫折抗生素”,用好能进步

    生病时,有时我们需要抗生素来帮助击退病菌。挫折教育就好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抗生素”,应用得当,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度过眼前的波折,还有助于他们抵御以后的风浪。
, http://www.100md.com
    超级女声广州“20进10”的现场,周笔畅的一首《解脱》让评委柯以敏眼泪横飞,歌声未落,五个自始至终都“黑脸”的评委不约而同地起身,为她鼓掌。柯以敏夸张地大喊:“周笔畅,你拯救了歌坛!”

    然而,鲜花和荣耀毕竟只属于少数人,在掌声的背后,更多的女孩经受的是失败和挫折。

    吴铮铮是一名高一女生,去年她参加了超级女声成都赛区的比赛,但没有通过海选,好不容易等待了一年,她决定再试一次。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这次吴铮铮顺利通过了面试和第一轮海选,有机会进入摄影棚进行第二轮海选。当走进摄影棚,看到几位平时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评委的面孔时,吴铮铮非常激动。她清清嗓,深呼吸,开始唱王力宏的《唯一》。但没想到开唱没两句,铃声响了,顺子说:“你跑调了。”

    一年的精心准备和耐心等待就这样结束了。从成都回家后吴铮铮就一直闷闷不乐,她说没脸见同学、老师和亲人,对不起所有支持她的人。上了一天的课后她就跑了,父母和同学都不知道她到哪去了。
, http://www.100md.com
    父母在伤心的同时也不由感叹: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变得如此脆弱?

    挫折教育,并非“吃苦教育”

    “有些家长只从字面上理解,以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吃苦头,批评、罚站,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叶斌教授告诉我们。

    有些家长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的夏令营,或者干脆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挫折,但是,在挫折之后却不帮助孩子分析总结,这种做法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因为对孩子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在于挫折后的引导,心理学上称之为“归因”:每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失败原因在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弄清楚这些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泰然处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不会乱了手脚。

    亲子关系心理学专家卫亚莉老师认为,挫折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孩子调节情绪,在逆境面前自我激励,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对于那些为一点事就离家出走的孩子,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导致孩子不会处理负面情感。“有些父母习惯以‘成者王败者寇’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就喝彩,失败了就挖苦讽刺,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的情绪、性格发展的需要。孩子一遇波折就走极端,做出类似离家出走的事,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在一开始我们就能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不管他能力高低,以后成功与否,都给他同样的尊重,那么孩子就不会因为一点事没做好而‘无颜见父母’,做出偏激之举。”
, 百拇医药
    挫折教育,不必有意为之

    “有些家长为了多给孩子一些承受‘磨难’的机会,特地送他们到野外或农民家生活、劳动,接受心理挑战,其实大可不必。”卫亚莉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接受的挑战和碰到的挫折都是非常普遍的,完全可以成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契机,只不过这些机会都被忽视了。”

    比如,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孩子与同伴玩耍,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方式。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孩子会遇到冲突,在这些冲突中让孩子渐渐学会宽容、体谅、调节,学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培养一种独立性和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社会化程度比较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些机会往往被家长忽视了,一看到孩子出去玩就怕孩子“吃亏”,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当长大后在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家长便会责怪孩子太脆弱,其实这些早已在童年的时候埋下了种子。

    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决策,父母可以适当把责任下放,如买了假冒商品可以让孩子去退换,家里与物业的一些小纠纷让孩子去交涉等等。如果孩子成功了,要及时鼓励,如果没有成功,要帮他分析,告诉他下次该怎么做。如果孩子从小就能经受这种锻炼,那么长大后他必然是一个有良好习惯、有能力以及有责任感的人。
, 百拇医药
    叶斌教授认为,挫折教育的时机也很重要,当一个人基本的自信心没有确立的时候,就急于把他放在一个挫折的环境里,那么他就会形成对自己负面的不恰当的看法,成为一个自卑的人,以后再来纠正,就会比较困难。最好是抓住生活中一些自然发生的事情,比如某次考试没有考好,某件事情没有做好,父母的某些行为让孩子看不惯了,等等,心平气和地跟他讨论,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不必太刻意地去制造一些“挫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有时也很无奈。也许更多孩子在“超级女声”的喧哗中,感受到的是挫折和落败,但正如歌中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毕竟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比超级女声更有意义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不曾遇到挫折就获得了“随随便便的成功”。

    “尊重维生素”,用心更幸福

    人的全面营养离不开维生素,否则即使每天大鱼大肉,照样会“营养缺乏”。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不管纵容也好,严厉也罢,如果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那么这种教育就注定是不成熟的。
, http://www.100md.com
    随着“超女”决赛的落幕,大街上的广告海报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三位超女的照片。她们胜利的微笑似乎是在给少女们一个召唤,一个鼓舞,一个命令:“来吧,到这里实现你的明星梦想!”据报道,有一对十几岁的姐妹在看完某场“超女”比赛后,从家里悄悄拿了2000元现金后出走,并留下口信说:“当不了明星,就不再回家”。而有关“万人逃学参加超级女声”的报道更不稀奇。如果你是父母,如果你的的孩子口口声声说要去参加超级女声当明星,你又会做何反应?

    “ 很多父母犯的错误普遍是,一听到孩子的要求就发火,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卫亚莉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孩子生存的环境和想法都已发生很大变化,如果父母还拿以往的经验来套,已经不管用了。”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了解、倾听孩子的想法: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参加比赛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缺少什么?是不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想通过这次比赛得到什么?……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再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成功当然好,如果不成功,自己有没有充分地考虑过,有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等等。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请专业人士来指导,分析孩子的利弊,告诉他为什么不行,这样孩子也会信服的。孩子有时候会很狂热,但家长应切忌粗暴,只要心平气和地沟通,孩子也许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幼稚,逐步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 百拇医药
    父母总以为已经给予了孩子很多,他们应该感到很幸福,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孩子的参赛动机,也许一部分就是因为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生活太枯燥、沉闷、空虚、不幸福,而参加“超女”似乎让他们找到了一种释放自己的途径。

    叶斌教授的观点则更为宽容:“其实,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孩子这么做。如果孩子说想当科学家,家长肯定不会泼他冷水,为何当孩子说想去当明星时就要另眼相看呢?我们无非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功、快乐。而在这个多元的社会,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

    当然,有些家长是怕孩子荒废学业,怕孩子“学坏”。而叶斌教授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孩子从小都得到很好的品性教育,那么他做什么父母都会放心,放在哪里都是很正的一个人,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但如果最初的教育总是放在成绩上,缺乏这种基本的修养训练,稍有风吹草动就担心孩子学坏,也就不奇怪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如果蛮横地阻止孩子,不让他去试,那么他会有一个“未完成情节”,仿佛有个能量蓄积在体内,它会在某个时间以其他方式爆发出来,造成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年轻人最可贵的是他的热情和动力。也许“超级女声”对孩子们来说,只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若干年之后回忆起来,还会感叹自己当年的热情似火。父母要做的是不要随便扼杀孩子的这种热情,因为年轻人的热情,是他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学会因势利导,将这种“热情原动力”作用于对他的成长有利的事情上,同时用自己的热情去鼓舞、激励他们,引导他们度过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