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976
弱智儿童,还能不能上学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内向儿童读书要做弱智鉴定

    小鹏今年6岁,正是该上一年级的时候,当父亲带着他到学校报名时,小鹏被一名老师带到了一间教室里,单独进行了一系列的面试。没多久,老师告诉小鹏的父亲:“估计孩子的智力有些问题,你带孩子到医院做弱智鉴定之后,再来学校谈报名的事。”原来,在面试的过程中老师问了小鹏“1+1等于几”等简单的问题,可小鹏一问三不知,或者就是默默无语。但父亲认为儿子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只是由于长期由精神不稳定的奶奶照看,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性格太内向而已。

    摘自《广州日报》

    (编者按:小鹏是否弱智,我们暂且不去深究,弱智儿童的教育问题,却值得我们思索。他们能否和正常儿童一起上学?家庭和社会应当如何提供弱智儿童的教育?请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邹小兵副教授的分析文章。)

    从报道中,我们无法了解小鹏究竟是属于内向还是弱智,但长期由“精神不稳定”的奶奶看管(这是导致轻度弱智的常见原因之一),对1+1这样的问题不能回答或犹豫不决,的确不能不让人产生孩子存在轻度智力落后的念头。在小鹏的个案中,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接受孩子入学(国家法律规定)。孩子入学后,多花些时间与其交流,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如果依然觉得孩子存在问题(无论是内向还是弱智),可以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医院的儿童保健人员通过咨询、观察,必要时进行相关测试(不仅仅是智力测试),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并根据孩子的情况向家长或老师提出相应的教育训练方案。
, 百拇医药
    小鹏的个案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第一,在哪里接受教育将对小鹏最为有利?

    小鹏显然处于一种不利的家庭环境中,假如今后这个家庭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么进入学校,由老师来提供教育也许是改变小鹏情感缺乏、教育不良并走向健全人生的唯一希望(当然前提是老师具有爱心、负责任,会对孩子给予个别辅导而非歧视)。如果学校因为孩子内向或者弱智而拒绝其入学,小鹏或许将永远不能摆脱当前的境况,或进入特殊教育领域或继续滞留家中,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当然,如果可能,小鹏所在的社区街道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智力测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小鹏有什么价值?

    智力测验是对智力水平进行量化的一种心理测验,是儿童心理咨询中常用的评定手段,而IQ是智力数量化单位。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韦氏智力量表为例,如果IQ在85~115之间属于一般正常智力,70~84为边缘智力,低于70为弱智。智力测验对于教育和临床工作有很积极的作用,但是,智力测验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滥用和误用智力测验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帮助,反而会带来严重的伤害。例如在美国纽约州,就曾经因为这个问题于1974年宣布废除智力测验,加利福尼亚州也颁布法令限制智力测验的使用。如前文所述,我们是赞成给小鹏进行咨询评估乃至做智力测验的。但是当智力测试结果出来之后,假设小鹏是轻度弱智(从报道反映的情况看,小鹏最严重也仅可能是轻度弱智),医务人员应告知家长或老师,孩子哪方面存在缺陷,哪方面是他的强项,应该如何扬长避短进行教育。如果可能,还应该和家长、老师一道制定详细的教育训练计划。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鹏的个案中,老师要求家长带小鹏去做智力测试是不能获得一个智力分数的结果的,而会得到一个教育建议。如果老师的初衷就是如此,那么这是小鹏的福音。不过,时下一些学校要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去做智力测试,往往不是这个目的。这就引出本文的第三个问题。
, 百拇医药
    第三,为什么学校要求学生做智力测试?

    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是,如果孩子智力测试结果是智力低下,那么孩子回到学校后,将可能得到一个“随班就读”的安排。随班就读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智力低下等残疾儿童颁布的一项特殊教育条例,规定了学校和有关部门对这些孩子应有的教育责任。如果这些孩子能力不足,可以对他们的学习等各方面降低要求,但是,同时规定应该在学校中为这些孩子提供特殊教育。而实际执行情况是这些孩子在获得“随班就读”安排后,多数是老师不再理会他们的成绩,有些也不理会孩子的各方面管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轻度弱智(中重度弱智一般来说应该到特殊学校就读)的孩子,留在了正常主流学校,但却面临更加缺乏教育的景况。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个体化的教育,对智力正常孩子尚且如此,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应如此。积极的教育可能会对孩子的智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一个简单的“标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