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胆囊息肉
编号:11634508
胆囊息肉:刀下留情,切勿滥杀无辜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患胆囊息肉,我能否做新郎

    “医生,这是我的体检报告,说是有胆囊息肉,到底要不要紧,怎么会长这个东西的呢?不影响我结婚吧?”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面带紧张神情坐在我的面前。

    “像你因为这样的原因来做全身检查的并不多哦?”我一边看着他递过来的检查报告,一边饶有兴趣地问。“哎!我那未来岳母说要体检合格,才答应将她女儿嫁我。”这倒是很负责任的岳母,十分为女儿着想,难怪他这么紧张。“不要紧张,我给你讲讲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我安慰他道。

    胆囊息肉是指由胆囊壁长出来的良性赘生组织,胆囊息肉并不少见,发生率约4%。胆囊息肉诊断由于多依靠仪器(主要是B超),如果不做手术很难看到其真实的面目,故目前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在病理上,这些“息肉样病变”可能是黏膜增生、腺瘤、胆固醇息肉或炎性息肉。其中胆固醇息肉占50%。

    虽然胆囊息肉恶变为恶性肿瘤的机会很低,但胆囊癌早期与晚期的预后相差非常大,因此如何区别良性与恶性病灶就十分重要,可惜迄今并无百分之百正确、安全的方法来诊断。一般来说,胆固醇性息肉突出于胆囊内壁,较小,常多发,息肉形状较规则,息肉底部与胆囊连接处也不会太宽广,并且良性者以多发性占多数,以三个以上居多。
, 百拇医药
    最后,我告诉这位年轻人:“你的胆囊息肉有三个,只有0.3~0.4厘米,很小。不要紧的,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厚此薄彼:同病不同处理

    一年一度的公司体检报告出来了,人事科通知老张、小李和小陈去医院复诊。原来他们都是在B超检查中发现了胆囊息肉。三人一起来到医院,找到肝胆科的医生。结果医生建议老张住院行手术治疗;建议小李服药后再复查,给他开了几瓶药;对小陈则说,过半年再回来复查就行了。这就让他们糊涂了:检查报告上都是胆囊息肉,为什么医生厚此薄彼呢?

    医生告诉他们,虽然检查结果都是胆囊息肉样病变,但是息肉的具体表现不同。像老张的息肉位于胆囊颈,直径有1.3厘米,胆囊息肉的位置不好,容易堵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老张年纪也不小了,这么大的息肉癌变可能性很大,所以应当手术治疗。小李和小陈的息肉都较小,小陈的一个小息肉可考虑观察后再治疗。而小李有多个小息肉,考虑胆固醇息肉的可能性大,可服药治疗看一看。
, 百拇医药
    胆囊息肉的判断主要靠B超,因此,患者最好在设备条件较好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确诊。一般可行B超复查,开始时可3~6个月一次,连续检查2~3次,如果息肉没有变化,则在每年体检或有症状时再进行检查。年龄大的患者,复查时间可以缩短些或多查几次。

    手术,该出手时才出手

    某小学吴老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B超发现胆囊息肉。可接下来的就诊情形却让她迷惑了。她去中医院看,医生叫她吃中药;去人民医院看,医生叫她动手术;最后到了省里权威的大医院,医生告诉她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过几个月回来复查。吴老师很迷惑:怎么我的胆囊息肉在不同的医院就有不同的意见呢?

    不少患者甚至医生受到“息肉癌变论”的片面误导,往往不分青红皂白,见息肉就“杀”。其实,胆囊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它不仅能贮存胆汁,而且有强大的浓缩胆汁功能。它不断地吸收胆汁中的水分,使胆汁浓缩5~10倍,使之形成味极苦、深棕黄色的黏稠液体。胆囊切除后,其部分功能可以由扩张的胆总管代偿,一般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若时间太长,有一部分胆囊功能代偿不完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及钙、铁的吸收不良,导致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病症。所以,切忌滥杀无辜。
, http://www.100md.com
    不过,“病入膏肓”的胆囊大多失去了它的功能,在有病的胆囊被切除前,胆汁往往不受控制而直接经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此时切除胆囊,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因症状解除而改善。同时,对那些癌变率高的胆囊息肉开“杀戒”,也是“捡西瓜丢芝麻”的好事。总而言之,胆囊息肉手术该出手时才出手。

    目前外科学界公认的胆囊息肉手术适应征如下:①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②年龄大且有症状;③单发,基底较宽;④病变在胆囊颈部;⑤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⑥定期复查中发现息肉明显增大。

    需要手术的患者也不必惊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很成熟和普及的微创手术了,一般手术后2~3天即可康复出院,仅留下3个0.5~1厘米长的小疤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