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5088
相似病况:抬着出院和走着出院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问一些略有知识的成年人:中风的严重后果都有什么?他们的回答大抵都是:死亡、偏瘫、言语不清、意识模糊、行动障碍、流涎、吞咽困难等。当我进一步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中风后会有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时,有2/3的人摇头表示不知。

    就是这个数字:2/3。国内有医院报道,2/3的中风患者合并有情感障碍。而国内外的大量资料表明:中风患者在病后两年中,有20%~60%的人伴发情感障碍。

    有不少患者、家属,甚至医生都认为,中风后情感障碍是疾病打击造成的心理反应。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造成中风后情感障碍的另外两个原因是:中风(缺血或出血)对大脑的直接损伤作用,及中风的病理改变造成神经递质(5-羟色胺)活动异常,引发内源性情感障碍。

    曾经有这样一个患者,69岁,患有高血压病,未予以重视。某日清晨,突感左侧肢体力弱,数小时后完全偏瘫,由家属送来医院住院治疗。这位患者虽然左侧肢体偏瘫,但神志清楚,能说话,可是他从不主动言语,对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问话也很少回答,或仅低声简单回答几个字,脸上终日呈现愁苦的表情,有时暗自流泪。急性期后,给予按摩和被动运动,要求其主动锻炼,患者却从不配合,终日卧床,时时叹息。面对医护人员和家属每日苦口婆心的劝说始终无动于衷。住院三个月,瘫痪的肢体丝毫没有进步,还由于卧床时间过长发生了褥疮、肺炎、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对眼前的一切,患者的家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爱莫能助,他们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前他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 http://www.100md.com
    这位患者的邻床,是一位79岁的老人,也是左侧偏瘫,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他相似。所不同的是,这位79岁的老人非常开朗,情绪也很乐观,吃得香,睡得着,不急躁也不烦恼,按照医生的指导,每日锻炼不辍。结果是:69岁的患者被人抬着出了院;79岁的患者自己走着出了院。

    上面所提到的两位老人,均发病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医学界对中风后情感障碍尚认识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药物,致使前一位老人预后很差。

    现在情况不同了。中风患者在医院,除接受对因、对症治疗外,还同时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在心理治疗中,医生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稳定情绪,正确认识中风,了解疾病的演化过程,消除恐惧感和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坚持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执行康复措施。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劝慰,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树立成功的典范,给予良性的心理暗示,鼓励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就及早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如穿衣、洗脸、吃饭等)尽量自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家务、学习、娱乐和社交活动。

    对严重情感障碍的患者,特别是重复发作的患者,要想得到满意的疗效,需要在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现在有了“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这些是80年代末出现的新型抗抑郁药。这“五朵金花”各有各的魅力(药代动力学特点),也有各自的追随者(适应人群)。对伴有严重焦虑和失眠的患者,常合并使用抗焦虑药。

    中风后情感障碍并不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随着对病因和躯体症状的治疗、随着患者对疾病状态的适应而好转,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状态,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过程,严重者还会发生关节强直、褥疮等并发症。身体的诸多不适,又可加重情感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对中风后情感障碍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