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与中药谜语
如今,人们把灯笼当作一种吉祥之物,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常常在门口挂上一盏大红灯笼以示喜庆。在婚礼庆典这样的喜庆日子,灯笼也是人们的首选之物。但是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没有电力,因此古人在走夜路的时候,还把灯笼作为一种照明工具来使用。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便携照明工具。灯笼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比的便利。
灯笼还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展示,反应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灯笼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的灯笼制作精美,造型饱满,不但有优美的线条和雕刻图案,还配以中国的方形文字结合历史人物画像、传说中的神像以及神州大地的山水图案,使自然和人文观念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随着灯笼文化的发展,灯笼谜语也应运而生,层出不穷。下面举两个用中药名称写作的谜语,以飨读者。
一则中药谜语是以中药处方形式出现的,制谜者这样写道:“病名,火攻心;处方:淡竹、柴胡、故纸、防风、灯芯,熟地可用可不用;生地不可不用。”谜语中共有六味中药,前四味中药是:淡竹、柴胡、故纸、防风,都是清热、泻火之物,作者在这里用来隐指制作灯笼的材料。可谓妙哉!后两味中药熟地和生地,熟地和“可用可不用”联起来,则意味着熟悉道路的人可以不带灯笼;生地和“不可不用”联起来,是指不熟悉道路的人,一定要带上灯笼。亦是一语双关,出手不凡。这则谜语把制作灯笼的材料和用途表现得恰到好处,堪称一绝。
另一则中药谜语是以诗文形式出现的,是明代有名的大才子祝枝山写的。据说当时祝枝山久病初愈,对中药颇知一二,恰逢别人办喜事在门前挂灯笼,他灵机一动,谜语脱口而出,“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下(夏),生地车前仗此翁。”这则关于灯笼的谜语,虽然是以诗文的形式出现的,但可以说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朗朗上口,颇觉有趣。(李 旭), http://www.100md.com
灯笼还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展示,反应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灯笼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的灯笼制作精美,造型饱满,不但有优美的线条和雕刻图案,还配以中国的方形文字结合历史人物画像、传说中的神像以及神州大地的山水图案,使自然和人文观念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随着灯笼文化的发展,灯笼谜语也应运而生,层出不穷。下面举两个用中药名称写作的谜语,以飨读者。
一则中药谜语是以中药处方形式出现的,制谜者这样写道:“病名,火攻心;处方:淡竹、柴胡、故纸、防风、灯芯,熟地可用可不用;生地不可不用。”谜语中共有六味中药,前四味中药是:淡竹、柴胡、故纸、防风,都是清热、泻火之物,作者在这里用来隐指制作灯笼的材料。可谓妙哉!后两味中药熟地和生地,熟地和“可用可不用”联起来,则意味着熟悉道路的人可以不带灯笼;生地和“不可不用”联起来,是指不熟悉道路的人,一定要带上灯笼。亦是一语双关,出手不凡。这则谜语把制作灯笼的材料和用途表现得恰到好处,堪称一绝。
另一则中药谜语是以诗文形式出现的,是明代有名的大才子祝枝山写的。据说当时祝枝山久病初愈,对中药颇知一二,恰逢别人办喜事在门前挂灯笼,他灵机一动,谜语脱口而出,“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须用半下(夏),生地车前仗此翁。”这则关于灯笼的谜语,虽然是以诗文的形式出现的,但可以说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朗朗上口,颇觉有趣。(李 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