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血压预测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更准确 夜间与日间收缩压比值可预测全因死亡率
比利时Leuven大学Fagard医师等的荟萃分析显示,与日间血压相比,夜间血压能够更好地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Hypertension 2008, 51(1):55]
该分析纳入欧洲4项前瞻性研究,共包括3468例基线时无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平均年龄61岁,45%为男性,8.4%患有糖尿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时61%正接受降压治疗。患者的诊室、日间和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分别为159/91 mmHg、143/87 mmHg和130/75 mmHg。总随访量达23164人-年。
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独立于诊室血压和其他混杂因素,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可预测全因死亡、心血管性死亡、冠心病及卒中的发生危险。加入模型后,夜间血压可预测上述所有结果,而日间血压不能增加夜间血压预测作用的准确性。无论性别、年龄及是否接受降压治疗,分析结果均相似。经24小时血压校正后,夜间与日间收缩压的比值可预测全因死亡率。
■点评
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Redon教授:应怎样理解夜间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模式的关系呢?夜间血压代表休息状态器官灌注所需的最低血压水平,夜间血压过高,导致心血管系统和肾脏负荷过重,易发生器官损害及临床事件。非杓型血压模式反映血压调节机制功能不健全,可能是反射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结果。严重的高血压、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患者,此种血压模式较多见。具体到个体,可能有一种以上的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在一个确定的血压水平,非杓型血压提示患者正处于器官损害的进展阶段,但单纯关注非杓型血压模式也不足以降低夜间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总之,目前资料显示,夜间血压与事件危险的关系更为密切;血压的昼夜节律对预后也有重要意义。但尚未证实夜间血压的下降对病理生理结果的影响优于日间血压,故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仍应是降低24小时血压。, 百拇医药
该分析纳入欧洲4项前瞻性研究,共包括3468例基线时无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平均年龄61岁,45%为男性,8.4%患有糖尿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时61%正接受降压治疗。患者的诊室、日间和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分别为159/91 mmHg、143/87 mmHg和130/75 mmHg。总随访量达23164人-年。
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独立于诊室血压和其他混杂因素,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可预测全因死亡、心血管性死亡、冠心病及卒中的发生危险。加入模型后,夜间血压可预测上述所有结果,而日间血压不能增加夜间血压预测作用的准确性。无论性别、年龄及是否接受降压治疗,分析结果均相似。经24小时血压校正后,夜间与日间收缩压的比值可预测全因死亡率。
■点评
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Redon教授:应怎样理解夜间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模式的关系呢?夜间血压代表休息状态器官灌注所需的最低血压水平,夜间血压过高,导致心血管系统和肾脏负荷过重,易发生器官损害及临床事件。非杓型血压模式反映血压调节机制功能不健全,可能是反射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结果。严重的高血压、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患者,此种血压模式较多见。具体到个体,可能有一种以上的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在一个确定的血压水平,非杓型血压提示患者正处于器官损害的进展阶段,但单纯关注非杓型血压模式也不足以降低夜间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总之,目前资料显示,夜间血压与事件危险的关系更为密切;血压的昼夜节律对预后也有重要意义。但尚未证实夜间血压的下降对病理生理结果的影响优于日间血压,故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仍应是降低24小时血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