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2952
实现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5日 《财经界》
     针对玉米加工业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玉米深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实现饲料加工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协调发展,确保国家食物安全。

    近几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化经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玉米深加工能力扩张过快、低水平盲目建设严重、资源加工转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避免玉米深加工项目继续盲目建设,控制过快发展,实现饲料加工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协调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

    一、国内玉米生产与消费状况

    (一)生产状况

    我国玉米生产一直保持波动增长的态势。“十五”期间玉米产量从2000年的1.06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39亿吨,年均增长5.6%。2006年国内玉米产量达到1.4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比2005年增长3.6%,产量增长中单产增长贡献率占58%。从“十五”期间播种面积和单产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单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
, 百拇医药
    我国玉米生产具有产区相对集中的特征。东北地区常年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左右,华北黄淮地区占34%左右。尽管东北和华北黄淮两个地区都是玉米产区,但在全国的购销地位不同。东北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商品玉米调出区,常年均可调出玉米,年调出量为1700万-2000万吨。而华北黄淮海地区则是季节性玉米调出地区,即当地新产玉米上市后的半年时间内可以实现玉米自给,并有一定外运,而其后的半年则供给不足,需从东北调入。

    (二)消费状况

    国内玉米消费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十五”期间我国玉米消费量从2000年的1.12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27亿吨,年均增长2.5%。2006年国内玉米消费量(不含出口)为1.34亿吨,比2005年增长5.5%。从玉米的消费结构看,2006年饲用消费玉米数量为8400万吨,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64.2%;深加工消费玉米3589万吨,占26.8%左右,比重呈增长趋势;种用和食用消费相对稳定。
, 百拇医药
    1.国内饲料加工业对玉米的消费需求

    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在生猪和肉禽、蛋禽饲料生产中,需要添加60%的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原料,才能最佳发挥饲料效力。豆粕、玉米蛋白粉等蛋白类原料不能替代玉米单独作为饲料。以水稻、小麦等其他能量饲料粮来替代玉米,在可供量和效率比等方面都不具备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饲用玉米需求也同步增长。2006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11亿吨,较2003年的8711万吨增长27.4%,年均增长8.4%。饲料产品中猪饲料占总量的33%左右,肉禽饲料占30%左右,蛋禽饲料占20%左右,水产饲料和反刍类饲料占17%左右。东部沿海十省市和中部六省是饲料主要生产地区,产量约占全国的64%,东北三省的份额约为14%。2006年全国用于饲料养殖业的玉米用量为8400万吨,较2003年的7520万吨增长11.7%,年均增长3.8%。

    2.国内深加工业对玉米的消费需求
, 百拇医药
    2003年以来,以玉米淀粉、乙醇及其衍生产品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2006年深加工业消耗玉米数量达到3589万吨,比2003年的1650万吨增长117.5%,年均增幅高达29.6%。

    二、全球玉米生产消费总体情况

    (一)生产状况

    全球每年玉米种植面积1.40亿~1.45亿公顷,总产量6.5亿~7.0亿吨,占全球谷物总量的35%,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四国玉米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其中美国40%以上,中国20%,巴西7%,阿根廷3%。2006年全球玉米产量约为6.9亿吨,预计2010年将增长到8.2亿吨,增长18.8%。

    (二)消费状况

    全球玉米消费量从1999年开始就保持在6亿吨以上,并呈刚性增长之势。美国、中国、巴西、日本等四国总消费量占全球的63%左右。2006年全球玉米消费量约7.2亿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8亿吨左右,累计增长11.1%。
, 百拇医药
    (三)全球贸易状况

    玉米贸易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小麦居第2位,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2006年全球玉米贸易量为7891万吨,预计2010将增至8390万吨,累计增长6.3%。近年美国国内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等加工业发展消费更多的玉米,预计将影响其出口增长,从而影响玉米全球贸易量的增长。

    (四)全球玉米库存状况

    2006年全球玉米库存为9300万吨,比2001年的1.5亿吨降低38%,为过去20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0年全球玉米库存约为9471万吨,仍将是历史较低水平。同期,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库存分别从2000年的1203万吨和2005年的736万吨减少到2006年的629万吨,减幅分比为47.7%和14.5%。

    (五)全球玉米供需与贸易前景
, 百拇医药
    从供给看,玉米产量有继续增长的潜力,但短期内空间有限。全球玉米增产主要依靠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由于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玉米增长潜力主要在东北改造低产田。从需求看,全球养殖业和深加工业对玉米需求将继续提高。预计未来5年全球玉米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的格局,全球玉米贸易增长有限,低库存将成为一种常态。

    三、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现状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深加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环保、能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供需关系趋紧和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高度重视,玉米主产区依托资源优势,玉米深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玉米深加工业高速增长,产量大幅度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倍。2006年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达到3589万吨,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占国内玉米产量的比重从2003年的14.0%提高到2006年的24.7%。一是玉米酒精产量急剧增加,二是以淀粉和淀粉糖为主的深加工业高速发展。
, 百拇医药
    (二)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

    “十五”时期,通过新建、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培育了一批驰名中外的大型和特大型加工企业,整个玉米深加工产业向着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集中度逐步提高,如2006年度全国20强淀粉糖企业产量占全国淀粉糖总产量的90%。同时一部分行业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如长春大成集团目前已成为玉米综合加工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且拥有化工醇核心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西王集团公司年加工玉米达到100万吨,年产淀粉糖70万吨,居世界前列。

    (三)产业布局向原料产地转移,集群式发展格局初显

    围绕玉米主产区,已形成了东北和黄淮海两个玉米加工业密集带,集群式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2006年,东北三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等8个玉米产区深加工消耗玉米合计2791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31.9倍,占全国深加工消耗玉米总量的82.6%。新增能力最快的省区是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辽宁。

    (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10多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我国玉米加工业传统工艺的改造步伐加快,玉米深加工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促进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吨产品原料消耗、能耗、综合利用、污染治理,还是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玉米加工产品由传统的初级产品淀粉、乙醇向精深加工扩展,玉米生化制品、化工醇、淀粉糖、有机酸等产品所占比重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长,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 百拇医药(贺燕丽)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