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煎熬方法
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 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 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方法不可忽视。
1、 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沙锅或搪瓷锅 ,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2 、注 意 加 水 量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经验估量法:
加水量
解表剂 一般药剂 滋补剂
头煎 400-- 600 ML 500 --700 ML 700-- 900 ML
二煎 280-- 300 ML 300 --350 ML 400--500 ML
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
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
(1)煎药代水法 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
(2)分煎合汁法 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 。
多汁浓缩法 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 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毫升左右服用。
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 ,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3)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百拇医药(天涯风筝)
1、 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沙锅或搪瓷锅 ,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2 、注 意 加 水 量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经验估量法:
加水量
解表剂 一般药剂 滋补剂
头煎 400-- 600 ML 500 --700 ML 700-- 900 ML
二煎 280-- 300 ML 300 --350 ML 400--500 ML
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
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
(1)煎药代水法 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
(2)分煎合汁法 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 。
多汁浓缩法 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 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毫升左右服用。
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 ,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3)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百拇医药(天涯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