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1557850
不可忽视:雪灾后心理创伤恢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78期
     日前,新闻媒体陆续报道了在刚刚过去的雪灾中,大量人群滞留于广州、宁波等火车站时发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的情况。专家们同时呼吁,灾后对亲历灾害群众的心理救助非常重要。

    “心痛”灾后“引爆”心理疾患

    事实上,当一场灾害发生后,随着一连串救援行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以及灾害减轻消失,受灾人群生理上的需求暂时有了基本满足。他们需要从头开始做很多事,如种地、盖房等等即“家园重建”。然而,无数灾害事件证实:当人在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灾害所造成的“心痛”感觉并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很可能会在无声无息中“引爆”心灵创伤成为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因此,人们在重视灾后“家园重建”的同时,还必视重视“心理重建”。也就是说,灾后心理问题防治是刻不容缓的。

    创伤后压力疾患多困扰

    创伤后压力疾患是最常见、最多发的灾害后心理疾病。这是人对威胁自身生命事件的一种深层的、持续性的、相当哀愁的心理反应。有创伤后压力疾患者对灾害的反应超过了一般人的反应,尤其是出现干扰性思考、感受,他们对于困扰自己的情绪采取否认或逃避方式来应对。
, 百拇医药
    当人受困于创伤后压力疾患时,会在思考或梦境中不断经历恐怖与无助感的心理反应。而为了中止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患者会避免任何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接触。发生创伤后压力疾患的人在遭受创伤事件的前几天内会出现立即性反应,多数患者表现为十分焦虑,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应较一般人强烈,但是对创伤事件本身反而比较“心不在焉”。当创伤事件发生后4~6周,患者的反应则变成感到无助与害怕失去控制,并在梦境或觉醒时,思绪一再重复经历创伤时的情景。很快,创伤事件持续成为这些患者的生活焦点,并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型态、人格特征与社交关系;有些人更会因此开始逃避特定的场所或情境。大部分患者,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变得相当易怒,因而害怕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此外,很多患者还会处于“情绪麻木”状态,即与他人隔离、对以往喜爱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尤其是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亲密性的情绪反应如怜悯之心、性需求反应等。

    创伤后压力疾患的患者总是急躁不安,他们无法正常入睡或是维持良好的睡眠。不管经历的是什么灾害事件,多数创伤后压力疾患的患者对自己心理描述为,害怕创伤事件再发生或是害怕分担死者、伤者的责任命运。他们既对此感到愤怒,又对自己的无助感到羞愧,进而产生罪恶感。因此,他们在灾害事件后,总是在思索“为什么是我活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曾接受过良好专业治疗的患者,多数会有慢性化的趋势,而增加了灾后“心理重建”的困难程度。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创伤并非自己能意识到

    唐山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董惠娟曾讲过一件最令其难忘的事例。1990年,唐山大地震已过去14年,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到心理门诊咨询向董惠娟倾诉。他说,自己以前人缘很好,可最近几年总觉得很孤独,不被人理解,自己一直在偷偷找原因并试图自我调试,可情形却越来越糟。他和同事们几乎没有了交流,只有无尽的苦闷和疑惑伴着他。董惠娟通过与这位男子长时间晤谈,终于找出其症结所在:他在大地震中失去了深爱的父母、妻子和一双儿女。此后多年,他一直沉浸在对曾经幸福家庭的怀念中独自生活。把这种消极的生活情绪不自觉地带到工作中,于是直接影响了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这是典型的灾害心理,与之类似的病例有很多。但令人痛心的是,患者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心里失衡是由于多年前一场灾害引起的!”董惠娟说。

    儿童也需要心理治疗

    就普遍性而言,儿童在经历灾害事件导致的心理创伤后,一般不再说话、拒绝谈论所发生的事,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记不得任何与创伤事件有关的细节。这是值得治疗者予以注意的。年幼的儿童经历了灾害事件后,会不断的出现与灾害事件有关的梦境,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衍化为怪物或其他具有威胁性的恶梦;较大的儿童在经历了灾害事件后,有可能通过重复性的游戏而从心理创伤中“重新站起”,但他们也会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身体症状如胃痛、头痛等。
, http://www.100md.com
    忧郁、焦虑症状在各年龄层的创伤后压力疾患人群中都很常见。青年人在遭受心理创伤后,有些人会对自己是否能活得久远、能够结婚、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等失去信心;成人则会表现为较易冲动、突然改变居住地、无声无息地消失一段时间,或是转换成一种非传统的生活型态。有些人则会因此产生生理症状如记忆障碍、无法集中精神、频繁的情绪转换、有头痛与头晕等。

    心理创伤如何治疗

    曾经经历了台湾“9·21”大地震的美国加州心理研究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台北仁济疗养院新庄分院心理卫生科心理师谢文杰提出了创伤后压力疾患的三方面治疗方针。一是药物治疗。无法正常入睡时,可服安眠药物,直至睡眠正常为止;应用少量的抗焦虑药物,可以减缓一天中的恐慌或沮丧感觉; 上述药物不建议长期使用;抗忧郁剂对于噩梦连连、恐慌发作、焦虑复发者有减缓症状的效果,尤其是创伤后压力疾患导致重度忧郁者服抗忧郁剂是必需的。二是心理治疗。进行12~20次的短期心理治疗对于创伤后压力疾患的患者而言,比起长期心理治疗来得有帮助;治疗的首要步骤是让患者陈述创伤事件发生前、期间、之后的情形,内容则包括患者对事实的揭露、对事件所赋予的个人意义与解释;而治疗者的工作即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同盟关系、强而有力的工作关系、使患者感到安全,以扺抗治疗过种中所揭露出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暗示;适度的催眠治疗,以找出创伤事件中被遗忘的重要细节,提供该事件在患者生命历程中的意义;还可以进行认知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等行为治疗技术。三是自我救助。患者睡前与具有同情心的人经常性地谈论所发生事件,可以协助处理自身所经历的创伤事件。同时,团体性治疗更必须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尽快开始,可以达到疏减压力的效果。成立曾经经历过类似创伤事件的自助式支持性团体,在提供患者同情、被了解与鼓励三方面特别有帮助。另外,还可以进行放松练习等自我照顾技术。,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