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灾害心理危机干预
编者按:最近,席卷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又一次使人们“心惊肉跳”,因为那是与死神最接近的时刻,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健康时报记者赵安平通过采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会执委赵国秋,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中等,记叙了专家学者应对灾害心理创伤的科学态度和做法,现编刊如下。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全面推动为受灾人群提供医学心理学方面的服务,帮助遇难、受害者家属和相关人员宣泄心中的悲伤,恢复心理平衡,开始新的生活。
让应激对象“倒垃圾”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会执委赵国秋告诉记者,刚刚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情绪受到很大的刺激,起伏很大,会出现闯入、闪回等急性应激障碍。也就是说,受刺激方还在受到当时现场情景的刺激,不断回忆当时最恐怖的片断、做噩梦、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例如,不愿意与外界交流或是像祥林嫂一样,见着谁给谁重复地讲,对生活失去信心,主观幸福感大打折扣,出现“人生如梦,就这一口气,还不如趁现在活着赶紧花钱”等消极念头。这种情况持续一个月以上,还不能消除,就会进入后应激障碍期,有时可能达到1年以上,比神经症还难治,吃药都不管用,晚上常做过去痛苦经历的梦,无法自拔。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要让应激对象说出心里话,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信念的改变等真实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心理咨询师对他们想法中积极的一面要适时地加以肯定、支持,最后对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告诉他们今后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
赵国秋说,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还必须重视对抢险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他们面对一片狼藉的灾难现场、倒塌的房屋等,心灵所遭受的刺激可想而知。美国“9·11”就特别注意对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对提高效率、保护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作用很大。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抢险救灾的当然组成部分。
每年影响两亿人
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发生火灾,造成323人死亡。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派人参加了抢救组,对伤亡者家属的心理危机进行了两个月的干预。从那时起,河北省张北地震的现场、我国南方水灾灾区、河南洛阳大火的废墟等灾害现场,都活跃着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不倦的身影。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中告诉记者,心理危机干预已经频频出现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大家对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的痛苦人生遭遇被称为创伤性事件。这在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等事件中都有人遇到,而且每个受害者又会影响20~30人,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约有两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
关注心理卫生、干预心理危机,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丛中说,提起抢险救灾,人们往往忽略了心理救灾,事实上,心理伤害不会比肉体伤痛差多少。心理危机干预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远期造成的心理损害都明显减低。例如,张北地震心理危机干预,在受灾重但做得较好的村,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8%、震后9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为k9.8%;而受灾较轻做得较差的村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12%、震后9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为24.4%。
, 百拇医药
在浙江省临海市云娜台风一个月后,曾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一名小伙子,一家人都去世了,就剩了自己,但很快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重建工作中;没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一名女性,因丈夫被墙塌压死,一个月天天蜷缩在床上哭。
有根拐杖好下山
赵国秋说:心理承受能力好,性格类型坚强的人,如果灾难不是很大,恢复得会快一些;如果经历的灾难大,心理承受能力再强的人也会有影响的。而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弱、从小挫折教育不够、心理健康水平不好的人,轻微灾害也会很难受,出现“轻刺激重反应”。面对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帮助就好比下山,你的腿累得发抖,这时有人给你一个拐杖,这帮助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心理危机干预是有钱人的事情,对穷人来说,吃穿是第一位的。丛中说,在灾难面前,在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前,谁敢说穷人的心理伤痛比富人轻?丛中参与了北大山鹰社山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那一次,5名学生登山时不幸遇难。一位农村学生的母亲躺在招待所的床上,不吃不喝不说话好几天,在丛中等的劝慰下终于哭出了声,诉说孩子不容易“在我们这个家没享过一天福”,上大学后每年暑假都要外出打工挣下学期的费用。
心理医生最应该具备的就是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丛中在进行干预的时候经常会跟着对方的讲述而落泪,但他说,仅有落泪是不够的,实施救助的人一条腿在岸上,一条腿在水里,才能把两条腿都在水里的人救上岸。没有感情上的共鸣就无法理解他,而跟着号啕大哭也不行,所以心理医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既能置身其中又能度身其外,以情感拉近距离,以理智引导救助。,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全面推动为受灾人群提供医学心理学方面的服务,帮助遇难、受害者家属和相关人员宣泄心中的悲伤,恢复心理平衡,开始新的生活。
让应激对象“倒垃圾”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会执委赵国秋告诉记者,刚刚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情绪受到很大的刺激,起伏很大,会出现闯入、闪回等急性应激障碍。也就是说,受刺激方还在受到当时现场情景的刺激,不断回忆当时最恐怖的片断、做噩梦、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例如,不愿意与外界交流或是像祥林嫂一样,见着谁给谁重复地讲,对生活失去信心,主观幸福感大打折扣,出现“人生如梦,就这一口气,还不如趁现在活着赶紧花钱”等消极念头。这种情况持续一个月以上,还不能消除,就会进入后应激障碍期,有时可能达到1年以上,比神经症还难治,吃药都不管用,晚上常做过去痛苦经历的梦,无法自拔。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要让应激对象说出心里话,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信念的改变等真实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心理咨询师对他们想法中积极的一面要适时地加以肯定、支持,最后对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告诉他们今后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
赵国秋说,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还必须重视对抢险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他们面对一片狼藉的灾难现场、倒塌的房屋等,心灵所遭受的刺激可想而知。美国“9·11”就特别注意对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对提高效率、保护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作用很大。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抢险救灾的当然组成部分。
每年影响两亿人
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发生火灾,造成323人死亡。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派人参加了抢救组,对伤亡者家属的心理危机进行了两个月的干预。从那时起,河北省张北地震的现场、我国南方水灾灾区、河南洛阳大火的废墟等灾害现场,都活跃着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不倦的身影。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中告诉记者,心理危机干预已经频频出现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大家对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的痛苦人生遭遇被称为创伤性事件。这在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等事件中都有人遇到,而且每个受害者又会影响20~30人,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约有两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
关注心理卫生、干预心理危机,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丛中说,提起抢险救灾,人们往往忽略了心理救灾,事实上,心理伤害不会比肉体伤痛差多少。心理危机干预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远期造成的心理损害都明显减低。例如,张北地震心理危机干预,在受灾重但做得较好的村,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8%、震后9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为k9.8%;而受灾较轻做得较差的村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12%、震后9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为24.4%。
, 百拇医药
在浙江省临海市云娜台风一个月后,曾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一名小伙子,一家人都去世了,就剩了自己,但很快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重建工作中;没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一名女性,因丈夫被墙塌压死,一个月天天蜷缩在床上哭。
有根拐杖好下山
赵国秋说:心理承受能力好,性格类型坚强的人,如果灾难不是很大,恢复得会快一些;如果经历的灾难大,心理承受能力再强的人也会有影响的。而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弱、从小挫折教育不够、心理健康水平不好的人,轻微灾害也会很难受,出现“轻刺激重反应”。面对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帮助就好比下山,你的腿累得发抖,这时有人给你一个拐杖,这帮助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心理危机干预是有钱人的事情,对穷人来说,吃穿是第一位的。丛中说,在灾难面前,在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前,谁敢说穷人的心理伤痛比富人轻?丛中参与了北大山鹰社山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那一次,5名学生登山时不幸遇难。一位农村学生的母亲躺在招待所的床上,不吃不喝不说话好几天,在丛中等的劝慰下终于哭出了声,诉说孩子不容易“在我们这个家没享过一天福”,上大学后每年暑假都要外出打工挣下学期的费用。
心理医生最应该具备的就是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丛中在进行干预的时候经常会跟着对方的讲述而落泪,但他说,仅有落泪是不够的,实施救助的人一条腿在岸上,一条腿在水里,才能把两条腿都在水里的人救上岸。没有感情上的共鸣就无法理解他,而跟着号啕大哭也不行,所以心理医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既能置身其中又能度身其外,以情感拉近距离,以理智引导救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