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中医预防 > 治未病
编号:11564190
中医治未病:诠释主动健康理念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8日 《中国妇女报》 2008.02.18
     未病先防病,既病防恶变,愈后防反复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关于治未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也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中的“治”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强调人们应重视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这种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

    “治未病”工程全国启动

    1月2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上指出: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健康是根本,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石,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作为医学而言,维护人类健康无疑是其天职。维护人类健康的手段不外乎是治疗疾病和防患于未然,这两者中,后者更为积极主动,更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21世纪的我国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在于防患于未然。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预防思想,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治未病”理念几千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医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 http://www.100md.com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治未病”工程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主体,建设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治未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及“治未病”人才培养机制。在这次高层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名单,北京中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福州市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二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13家医院。

    先期试点的广东、浙江、上海的试点医院参加了这次论坛,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房敏院长告诉记者,该院作为首批试点的单位,积极应用中医体质辨识、“KY3H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治未病“服务项目,积极发展中医健康干预技术,以体现特色和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为目的,整合自身针灸、推拿、膏方等特色优势和中药熏蒸、五行音乐、易筋经、心理咨询等传统中医预防保健及心身医学方法,初步整理形成了具有中医”治未病“特色的怡神、调身、导引、疏络,明睛、养颜,净心等健康干预技术项目7种以及滋阴煎膏,润肺合剂、健脾煎膏、养心煎膏、益神颗粒等适用于中医养生保健的制剂20余种。该院治未病中心忻伟主任介绍说,使用新的KY3H智能系统,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推出了结合个人量化自测表、常规血检、透视等体检项目、医生的“望闻问切”信息得出的个人生理、心理健康诸方面的综合信息输入计算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体质辨识体系,由正高、副高职称的中医师给出体质测评结果,并提供一个度身定做的健康指导方案。中心通过针灸、汤膏等方法对女性更年期症状进行干预,忻伟说,更年期作为一种病态,中医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因人而异,综合面色、舌苔等现象以及个人的不同体质进行治疗,以“治未病“的思维把干预的时间前推,效果更为确切,也能起到减少症状和延缓症状出现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人人享健康管理须先行

    2006年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2005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同时,我国有63%青年早卒者死于慢性疾病。社会医疗费用已经占整个GDP的5%,同时还以每年13.8%的速度继续增长,而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费用负担是我国疾病社会负担的68.7%,我国卫生体系正担负着沉重的压力。不少家庭面临“因病致贫”以及“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经济生活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缓慢,是个体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作用下,体内生物指标逐步发生改变的结果。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可诊断的症状出现。因而医生很难提出,个人也往往不能主动采取预防措施。这使得疾病不断地发展和加重。并将引起突如其来的临床发作,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对人体的损害是不知不觉并且是全身性的。从高脂血症到发生中风或者冠心病的发展要经过很多的进行过程:高脂血症→血管硬化→血压增高→心脑供血不足→心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或冠心病),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因为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觉得无所谓,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任由高血脂状况自然发展,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长期持续下去血管慢慢变硬、变脆、变窄,失去弹性,进而引起高血压病或加重高血压的程度。当血管的截面积的50%被挤占后,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就十分明显了,头晕、头痛、憋气时有发生。当血管的截面积被堵住90%以上,治疗不及时就会发生偏瘫等严重后果。这就是“三高”人群为什么容易得中风的原因。其他的慢性疾病大体上也与此相似。由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原来被认为是老年性的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开始降低,甚至有不少青年人也患上了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一般不能完全治愈,但及早发现和治疗对减缓疾病进程和减少相应治疗费用支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及早确认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甚至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确定了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战略的重点前移: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
, 百拇医药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会长白书忠说,医学研究的进步让人们了解到,在疾病发生前掌握其主要的指标和特征,就可能早期发现个人患某种慢性病的危险性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疾病的危险性就能够得到降低和缓解,减少了大量的疾病医疗费用。这是近20年来健康管理逐步受到重视的原因。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白书忠指出,健康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和实际步骤,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侧重点是预防疾病,尤其是对具有慢性病发病高风险度的亚健康人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守曾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不管发生任何慢性疾病,都是由于人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况。从健康人到病人之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多把这段时期称为亚健康,这是不准确的,在医学界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在健康人和病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个中间阶段,现在医学界并没有准确的界定,并且也缺乏相应的标准。但是在这个时期,要进行必要的干预,防止向疾病的方向发展,健康管理需要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的话,还可能逆转其进展方向,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郑教授指出,我国传统中医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这个时期在临床检查上难以发现明确的病因及器质性病理变化,但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从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方面入手加以调节和纠正,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况。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认为,传统中医很早就意识到在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之前,面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素问·刺热篇》中指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医生可根据体表面部出现的不同变化预先进行治疗。在中医文化中,“治未病”不仅要求医生有高超的医术和防微杜渐的能力,帮助人们早期发现“未病”和“欲病”,还要求病人自己注意养护正气与趋避邪气,按照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和生活行为,做到无病,而且心情舒畅,适应能力强。中医健康文化坚信人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来微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

    调补体质,优生优育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大约有80万~120万的新发出生缺陷病例,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现代医学的孕前保健对提高出生人口的健康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有些妇女难以受孕或者受孕后早孕反映剧烈,但经检查并没有异常,这些女性可通过中医体质学的指导进行调补,改善围产期体质,顺利生下健康宝宝。
, 百拇医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潘佩光在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介绍了该院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在优生优孕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传统中医非常重视脾胃在优生优孕中的作用,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胎不长》中说,“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不长者,血气不足耳……妇人多脾胃病者有之,仓廪薄则化源亏,而冲任穷也”。潘佩光介绍说,调整女性孕前体质是优生优孕的关键,因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在临床应用时根据女性不同的体制给予中药汤剂,穴位按摩及综合保健手段,在孕前调整女性身体状态使之适于怀孕,同时积极为女性调理肠胃,均衡营养摄入,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孕前女性整体的反应状态,详细进行体质辨识,为怀孕及生产做准备。朱丹溪在《格至余论·慈幼论》中说:“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热,得寒则寒”,孕妇的饮食、起居均会影响到腹中胎儿。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比如有的人吃人参会觉得很舒服,而有的人会出现流鼻血、发热的症状,孕妇也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只有辨清体质类型,孕期调护的方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明确体质状态,尽可能将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降至最低,把“治未病”工作提到生命前期,对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百拇医药
    孕妇阴血下注以养胎,容易出现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则虚热内生,扰乱冲任,迫血妄行而胎动不安,同时,随着胎儿逐渐长大,胎体上升,影响气机升降,导致气滞、痰湿痰郁等变化。因此,对孕期女性进行辨体保健意义重大。

    顺产的产妇,既要补元气又要养阴,促进身体的康复。还可开展按摩、中药熏蒸和穴位按摩等多种手段,促进妇女产后体型的恢复,预防产后关节疼痛等等。剖宫产的产妇,根据产前的体质辨识,结合剖宫产后“多虚多淤”的特点,从常规的术后被动等待康复转变为积极调理,运用中医活血祛淤,健旺脾胃、固本培元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和整体康复。

    “治未病”的前提:辨体质

    古代医生在“治未病”方面有很多独到的研究,《针灸甲乙经·序》记载了东汉医圣张仲景与王仲宣路遇,判断王仲宣患病,并告诉他治疗方法。但王仲宣没有信他的话,结果病发死亡的故事。我国东汉时期,“治未病”的原理和方法已经有了较高的成就,从《黄帝内经》发展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国中医典籍重记载“治未病”理论已经有了完整的学说。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无病重防,在健康状态下,重在摄生以防病。一方面充分认识风寒湿燥暑等外邪致病的规律及特点,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另一方面提倡饮食有节,干净,忌冷食,勿贪食,保持精神愉悦,做到起居有常,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引、吐纳等方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五脏元真通畅”的生理状态,使病邪“无由入其腠理”。既病防变,具体表现为,早期治疗,在疾病初期要不失时机给予正确治疗,尽量祛邪于萌芽阶段;其次是治未病的脏腑,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也必然成为在病理状态下疾病转变的内在依据,将治未病的脏腑作为既病防变的重要措施,在《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百拇医药
    中医学历来强调审证求因,强调治病必须因人制宜,认为人生来就“有短有长,有柔有刚”。这些理论实质反映的是人的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变化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单纯是疾病。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人类不同的个体体质特征、体质类型与其健康、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质的思想早自《内经》时代即有论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所说的“淋家”、“汗家”,即是对个体差异现象的一种认识;中医所指的体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包括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性。体质辨识以人的体质为对象,从不同的体质分类及其特性,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指定相应的防治原则和养生方法。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他总结出了中医体质学理论及相关的9种体质类型,并在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琦教授指出,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经过研究发现的9种体质类型能够反映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某一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其体质因素及类型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患者痰湿体质较多,人们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往往过于注重疾病本身,没有注意其共同的背景。人的体质又是动态可调的,通过干预可以调整偏颇失衡的体质,从而恢复健康。如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一直都是针对“过敏原”进行治疗,研究证明,过敏的关键在于体质而不是过敏原,所以,治疗过敏性疾病从过敏人的体质出发,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易过敏的状态。
, 百拇医药
    体质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辨识体质状态,即强弱胖瘦、年龄长幼南北居处,奉养优劣等,以及辨识体质分类。具体的体质分类可以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反应状态四个方面表达。形态结构是观察躯体的形态的特征群;生理技能指可以观察的特异生理信息的特征群,心理特点是指可以观察的性格、情感等心理方面的特征群,反应状态指可以观察的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特征群。根据这四个特征群可将人的体质划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特禀质。痰湿质的人,形态结构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生理机能多见皮肤出油较多,多汗、眼泡儿轻微浮肿,容易困倦等,心理特点以温和稳重为多,对梅雨季节、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而气郁质的人,多见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心理特征。

    根据体质辨识的原则将人的健康问题转化为个性化的个人健康档案。王琦教授说,治未病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价,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改善目标,选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体质偏颇是身体阴阳失调和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同时,由于体质各不相同,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 http://www.100md.com
    “治未病”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指出,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为15%,环境因素为17%,现代医疗的影响只占8%,生活方式就占了60%。不良生活方式对人健康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不可变,那能改变人体健康状况的只能是生活方式。

    治未病实际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价,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改善目标,选用针对目标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由于体质的不同,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目前的健康体检,多是进行西医理化检查,将指标异常作为健康不健康标准,在加入体质辨识后,对指标正常但已是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进行早期干预。比如,一个人肝功能是好是坏,这些仪器可以查出来,一个人焦虑,这些是仪器查不出来的,体质辨识是补充了机器不能够做到的那部分,有些早期病理信息比机器辨识更提前了。
, 百拇医药
    目前,广州、浙江、上海等地中医院已经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体检范畴,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称,“自从体检项目增加了体质辨识之后,现在预约来医院体检的单位要等三个月才能排到”。过去在医院只有疾病档案,现在,随着服务功能拓宽,医院也有了健康档案,治未病中心成立至今,共完成了16000多人次的辨识体检及咨询服务;建立健康档案9000余份。实践证明,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的服务普遍受到群众欢迎,显示出广泛的需求。

    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生防病,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比如阴虚体质宜食用滋补肾阴的食品,如芝麻、绿豆、银耳、龟、鳖等,忌食辛辣之品;阳虚体质宜食用益火温阳的食品,如羊肉、韭菜、茴香、核桃、栗子等,忌食生冷粘腻之品。

    亚健康人群,可以依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调体措施,改善体质偏颇状态,防治亚健康。研究还发现中医体质与不同类型亚健康的关系,如疼痛型亚健康与血瘀质相关;早衰型亚健康与阳虚质相关;疲劳型亚健康与气虚质相关;心理型亚健康与气郁质相关。为制定个性化养生方案提供了依据。

    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可以根据体质类型建立辨体防治方案进行干预,纠正体质偏颇,达到预防相关疾病的目的。王琦教授通过流调发现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不爱运动、喜食油腻的人,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我们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能够改善体质偏颇,预防慢病的发生。(均由武秀琴采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