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3024
让自行车道再宽一些(一家之言)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9日 《生命时报》 2008.02.19
     1月底,江苏省一位政协委员骑自行车参加两会,却在会场所在地的宾馆门口被门卫拦住,即使亮出证件也不行。最后协商的结果居然是,从后门的员工通道进入会场。事后,这位委员不觉感叹,社会怎能对骑车人有这样的歧视!

    如这位委员一般的事件,或许不是太多,但他的遭遇,却十分典型地折射出自行车在当下中国的困境。从自行车数量和骑车人数上看,我们居世界首位,因而也被公认为头号自行车大国。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行车的生存环境如今已是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自行车。有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有30.3%的人骑车上班,比2000年下降了8.2%。那么,是什么导致自行车在人们生活中失去了应有的分量和位置?

    曾几何时,自行车是身份的某种象征,人们个个梦寐以求一辆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可现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自行车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荣耀与高贵。所以,尽管自行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犹在,但在正被赋予着越来越多附加价值的轿车面前,也只能是相形见绌。于是,高等级的柏油马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甚至交通管理也把越来越多的方便让给了汽车。

    事实上,或许并没有人非要刻意挤占自行车的空间,但在占用公共资源时,汽车与自行车必然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从自行车道被挤占,到自行车道越来越窄,从停车地方少到配套服务少,再到自行车确实在路远及雨雪天存在不方便等等,无异于一道道强烈的冲击波,冲击着人们原已很脆弱的心理防线。因而,一方面我们仍是自行车大国,人们的生活还大量依赖自行车,一方面人们却并未给予自行车应有的尊重,不仅开车的轻贱骑车的,就连骑车的也轻贱自己。

    在汽车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又重新看到了自行车的价值。但这次,价值的判断标准不是二者身上都曾有的身份象征意味,而是文明与环保理念的操守。汽车产生的大量废气,带来的频繁拥堵,停车位的日趋紧张,既给车主们带来新的不便,大大提高了社会成本,又对环境污染带来相当大的影响。这使人们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到了自行车的价值所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特别是一些中高产阶层人士骑起了自行车,去实践文明和环保的理念。许多城市也开始寻求为骑车人提供更多方便和服务,比如拓宽自行车道,建大容量停车设施,一些道路只对自行车开放,出台各种措施鼓励人们骑自行车等。这种交通工具的回归,对社会发展进步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可以说,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人们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起点。但这个起点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处在发展的更高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各取所长,力求达到最优。比如,距离近的尽可能骑自行车,开车的人每月少开一天车或多骑几天自行车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与环保。

    从这个意义上,在当下中国,尽管自行车的生存空间不容乐观,但我深信,自行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将会获得它应有的位置,社会也将给予它应有的生存空间。而这,当然是等不来的,只能靠管理者的清醒与自觉实践,靠社会公众的理解与自觉坚持。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编辑), 百拇医药(陈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