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57781
寒冬过后防温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79期
     □ 刘运磊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面对罕见的冰冻灾害,政府已展开抗灾卫生应急工作。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启动的“治未病”健康工程,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应未雨绸缪,积极预防春季温病的爆发。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由于冬天感受寒邪,寒邪伏藏于体内,日久化热,待春阳外发时,邪气随阳气外出,发生温病,可见寒邪侵袭是温病产生的直接外因。此次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华南地区,长期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人们抗冻耐寒能力较差,加之春节期间,交通中断,很多返乡旅客被困路途,御寒措施不到位,极易为寒邪侵袭而伏邪于内,春发温病。温病临床表现上较突出的是发热,而且多数热势较高,并伴有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大多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故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提请大家寒冬过后防温病。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温病的产生与精有密切的关系: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阴精充足,封藏得固,能化生卫气以护外,滋生阴血以固本,外来的寒邪和温邪就不能侵犯人体,故不得温病;相反,如果阴精损伤,卫外不固,就会导致温病的产生。清代柳宝诒根据上述《素问·生气通天论》及《素问·金匮真言论》两处精辟论述,推论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规律。

    预防温病首要藏精,要培固正气,强壮机体。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护阴精,固守正气,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保暖御寒。“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抵抗力的强盛是预防温病的内在依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要劳逸结合,情志舒畅,调食节欲,切忌贪图膏滋厚腻,大量饮酒,以免加重体内郁热。

    对于医者而言,春季遇到具有传染性的温病患者,要高度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及时上报疫情。同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制止温病蔓延。温病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预防用药物,但若严重流行,则应预施药物,保护未感人群。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的优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