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疗法和保健”读后
“气功疗法和保健”读后
40多年前,雨石山人送给我一本“气功疗法和保健(秦重三著)”,我现在还珍藏着,封面上还写着雨石山人的二哥的签名,很有纪念意义。那是一本很好的书,内容上,既有气功师的练功实践,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叫学部委员)的练功心得。文字上,朴实无华,准确严谨。对比之下,一扫现在有些健身出版物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光怪陆离,甚至凭空臆造。我现在在班博上专门介绍这本书,供同窗们阅读,习练。并借此机会,向雨石山人表示感谢。
我对气功理论知道很少,实践也很少。兹就管见所及,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实属班门弄斧,不妥之处,请各位同窗指正。就我班同窗而言,我知道号称“甲级理论笔”的忠明、亚伦和康模在岐黄和养生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和实践。早在1987年,忠明即在实践练习“鹤翔桩”,将赵金香写的“鹤翔桩”一书,复印了一份,千里迢迢从南通邮寄到天津给我,自今记忆犹新。其他各位同窗,在这方面,卧虎藏龙,肯定大有人在。
, http://www.100md.com
按我理解,现在所谓 “气功”,包罗了所有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健身的各种方法,是解放后确立的一个新词汇。。当然,还有一种讲究“武功”的所谓“硬气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序言的作者,既有实践练功的气功师,又有实践练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序言一的作者刘贵珍,是一位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气功疗法的实践者。因为患病,学习了通过调整呼吸来健身治病,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而且大发慈悲,解放后在北戴河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气功疗养院,治好了很多病人,其中不乏中央,华北局和河北省的高级干部。并撰写了“气功疗法与实践”一书,将自己的方法公之于众,功莫大焉。1955年,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的表扬和奖励。现在所谓 “气功”,即是由刘贵珍提出的名词。
序言二的作者陈乾明,是上海气功疗养所的所长,气功疗法的实践者。他在序言中详细介绍了秦重三气功疗法的特点和锻炼方法,注意事项。
, 百拇医药
序言三的作者吴乾章,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叫学部委员),气功疗法的实践者。按现在的身价,院士来为一本无学术结果的小册子写序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吴乾章院士在向秦重三学习气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亲身实践。以科学家特有的角度,对气功疗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总结,用序言的形式写了出来。
以上3位为“气功疗法和保健(秦重三著)”一书写序言的人,均是气功疗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有一定的权威。该书写于1959年,当时社会风气廉洁,他们为秦重三的“气功疗法和保健”写序言,当无贿赂之嫌。同时,由于序言的作者有长期练功的实践,序言又写的很具体详细,实际上起到了对本书的导读作用。但是仔细比较序言和本书正文,发现他们练功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大抵虽然功法各异,气功的要领和精髓却是相通的,比如练习和讲究“腹式呼吸”或所谓“气沉丹田”的意境,各种功法均作为必须练习和追求的一个目标。又如各门各派的太极拳,除了“陈,杨,吴,武,孙”五种传统的套路,如果加上各路英雄豪杰的创新,恐怕会有几十种之多。它们尽管外形看来,招式套路不同,但是在练习所谓“拳式呼吸”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此时大家都不会去计较自己的门派和师从关系。大概可以用中国一句俗话:“知得一,万事毕”来形容吧。然而正是这“一”,不下一番苦功夫,没有良好的悟性,却难以轻易达到。30年代的太极拳名家陈炎林发出感叹:“练者众,成者少,大成者稀”。不过很多人也确实通过练习气功尝到了不同程度的甜头,因此特录一句格言与各位同窗共勉:“若非一夜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 百拇医药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内容的实事求是:
1.作者将自己练功的过程,练功的步足,练功的注意事项,练功中的出现的现象,一一交待清楚。
2.强调基础训练,循序渐进,不求速效,比如在练功的时间上,作者认为“没有实际的体验能证明自己确已过了桥,就应该承认自己仍在桥边或桥中,再继续进行过桥的练习,不可轻信自己已过了桥。犹如刚练功才几天,就硬说是自己全身皆通,虽不能断其无此迅速,可是事属例外,亦不足法。”
3.文字上,朴实无华,准确严谨。
4.对比之下,一扫现在有些健身出版物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光怪陆离,甚至凭空臆造。
为方便各位同窗了解这本书,我将该书封面、三篇序言、作者前言和全书目录节录如下。有兴趣了解全书的同窗,稍后我将整理出一份电子文件,以供研究练习。
爱晚
、, 百拇医药(tjcs123456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