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近视眼的防治
一、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其低龄化趋势尤其令人担忧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身心健康是基础。据《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10日第3版报道,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等5部委(局)共同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令人忧虑。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近视率为73.01%。与1995年相比,虽然小学、初中以及大学的近视率趋于稳定,有的年龄段(如10-14岁)的近视率出现下降,但16-18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则从66.80%上升为71.29%。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视的“低龄化”趋势,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2001年,天津300名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中99%体检不合格,其中近视眼为最主要的受限因素。由于近视眼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它将严重危害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安危。因此,近视眼成为人人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 百拇医药
二、党和政府非常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江泽民主席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残联自2000年7月始联合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全国青少年“爱护我们的眼睛”预防保健教育活动。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2000年撰文呼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健康地奔向21世纪[8]。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专家组组长徐广第教授2001年撰文呼吁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尤其是防治近视的专家们应响应国家最高领导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青少年的视力健康而努力[2]。
三、环境因素是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自廿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近视眼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0~21]。研究表明,虽然有重要的遗传因素,对于占学生近视眼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近视眼患者来讲,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即便是少数病理性近视眼,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四、近视眼的防治越早越好,并至少应持续至整个求学阶段
透镜诱导的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透镜矫正抑制动物的正视化过程则提示包括婴幼儿时期甚至先天发生的病理性近视眼都是能够预防与控制的[10~16]。在婴幼儿期,眼球的平均轴长从出生时的18.0mm增致3岁时的22.8mm。在青少年生长期(3~14岁),眼轴长度仅增长1mm。亦即从出生到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亦是防治病理性近视眼的高度敏感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长期研究得出:为1岁以内的儿童验光,便能知道其将来是否变成近视眼。1岁以内近视的婴儿,虽然在以后的3~4年内有一定的正视化趋势,但将来最可能发生近视。因此认为,在儿童1岁以内便可通过一系列的眼科检查可对其将来是否患近视进行预测,若及早发现,便可尽早预防[16]。3至6岁是防近的敏感期,14岁以前为防近的重要时期。然而,近年来,近距离工作的增多使许多近视眼的稳定年龄延迟至20岁以后,成人型近视眼的发生亦不断增多。因此,防近工作至少应持续到大学教育结束。, 百拇医药(zgam66)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身心健康是基础。据《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10日第3版报道,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等5部委(局)共同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令人忧虑。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近视率为73.01%。与1995年相比,虽然小学、初中以及大学的近视率趋于稳定,有的年龄段(如10-14岁)的近视率出现下降,但16-18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则从66.80%上升为71.29%。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视的“低龄化”趋势,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2001年,天津300名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中99%体检不合格,其中近视眼为最主要的受限因素。由于近视眼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它将严重危害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安危。因此,近视眼成为人人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 百拇医药
二、党和政府非常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江泽民主席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残联自2000年7月始联合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全国青少年“爱护我们的眼睛”预防保健教育活动。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2000年撰文呼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健康地奔向21世纪[8]。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专家组组长徐广第教授2001年撰文呼吁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尤其是防治近视的专家们应响应国家最高领导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青少年的视力健康而努力[2]。
三、环境因素是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自廿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近视眼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0~21]。研究表明,虽然有重要的遗传因素,对于占学生近视眼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近视眼患者来讲,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即便是少数病理性近视眼,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四、近视眼的防治越早越好,并至少应持续至整个求学阶段
透镜诱导的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透镜矫正抑制动物的正视化过程则提示包括婴幼儿时期甚至先天发生的病理性近视眼都是能够预防与控制的[10~16]。在婴幼儿期,眼球的平均轴长从出生时的18.0mm增致3岁时的22.8mm。在青少年生长期(3~14岁),眼轴长度仅增长1mm。亦即从出生到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亦是防治病理性近视眼的高度敏感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长期研究得出:为1岁以内的儿童验光,便能知道其将来是否变成近视眼。1岁以内近视的婴儿,虽然在以后的3~4年内有一定的正视化趋势,但将来最可能发生近视。因此认为,在儿童1岁以内便可通过一系列的眼科检查可对其将来是否患近视进行预测,若及早发现,便可尽早预防[16]。3至6岁是防近的敏感期,14岁以前为防近的重要时期。然而,近年来,近距离工作的增多使许多近视眼的稳定年龄延迟至20岁以后,成人型近视眼的发生亦不断增多。因此,防近工作至少应持续到大学教育结束。, 百拇医药(zgam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