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业界动态
编号:11557527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83期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去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提出了要求。时隔一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彭炜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吴仪副总理的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了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的步伐。

    彭炜说,根据吴仪副总理的指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决定,在积极推动各地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同时,确定了14家中医医院作为开展“治未病”试点单位。去年6月24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中医医院全面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构建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供了经验。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在谈到广东省如何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和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时,彭炜介绍,吴仪副总理的批示为广东省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去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将中医“治未病”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健康保障模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百拇医药
    抓好试点,积极探索

    彭炜说,为探索广东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去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后,广东省中医院于3月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医“治未病”中心,构建了体质辨识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和传统疗法中心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经过大半年的探索,运行效果良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去年9月正式批准为全国试点单位。

    广东中医“治未病”中心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和方向,建立了9种体质健康调养方案和19个专科疾病健康调养方案,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提高健康评估能力与疾病的预警能力,完成体质辨识1万余例,体检人数约45000人次,健康调养门诊量1万余人次,传统疗法中心年门诊量35564人次。中心引进并推广热敏灸、切脉针灸合热敏度检测技术、砭石砭术、掌诊掌疗、水针刀、铍针、蜂针等多项特色中医诊疗技术;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治未病学术交流,并派人外出短期培训;主办了全省范围的首届“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治未病’研讨班”,有26家单位共80人参会。目前中心已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科研立项2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课题2项,参编出版专著3部。另外,在广东各大媒体开辟合作“中药与生活”、“每日靓汤”、“中医治未病系列知识”等栏目,其中与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合作制作“体质与健康”治未病系列科普专题片“中医治未病体质调养”目前已全部拍摄完毕;与亚洲电视合作拍摄13集中医文化系列片《方草寻源》;印制了中医体质宣传单、中医情志调养挂图、八段锦自学手册等宣传资料20余种;设立了中医知识及中医“治未病”知识宣传廊等,多次开办院内、院外义诊咨询活动,并多次深入社区、机关单位开设中医知识系列讲座,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传播中医文化。
, 百拇医药
    成立机构,扩大试点

    作为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为加强广东省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广东省中医药局成立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办公室”。2007年10月16日,召开了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座谈会。彭炜介绍,会上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在充分调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首批确定并启动了12个示范试点单位,主要按照KY3H模式运行,从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入手,向社会人群提供以健康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特色优势,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的创新型健康服务,开展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普及实用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促进“中医三进”目标的实现,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办法。彭炜透露,目前他们正着手遴选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为积极做好试点工作和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办法,他们制订了《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和《关于广东省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
, http://www.100md.com
    加强管理,加大投入,逐步推广

    对于下一步工作设想,彭炜表示,首先将加强管理,制定规划。省中医药局组织制订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基本标准、管理和考核评估的内容。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将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试点单位要用战略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建设工作的规划。

    其次是落实政策保障。对于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过程中遇到如诊疗科目设置、相关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诊疗项目和药物纳入医疗保险等政策性问题,将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大投入。争取各级政府给予财力上的大力支持,支持开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疗卫生单位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为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提供财力上的支撑。
, http://www.100md.com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提供科技支撑。各级中医“治未病”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必须加强中医“治未病”专门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中医特色预防保服务建设,科技支撑是关键。要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包括政策法规、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服务方法、文献基础、临床应用、药物研发、疗效评价、中医特色仪器设备及适宜技术等内容的研究。

    五是加强科普宣传。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通过新闻出版、影视音像、举办大规模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等,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

    试点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将认真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推广,再用2~3年时间,初步在全省构建一个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同时也希望能为全国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http://www.100md.com(高新军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