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1557547
中医院校,50岁生日怎么过?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83期
     编者按:继前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所中医药高校举办了50周年庆典以后,今明两年,全国各地又将有13所中医药高校迎来建校50周年的“好日子”。对每一所中医药高校而言,这无疑是件值得庆祝的大事,有的院校还为此特意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进行筹备。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中医院校这个“50岁生日”到底应该怎样过?除了常规庆典以外,怎样过才更有意义?本文作者提出应借此机会积极总结谋划,讨论学术,挖掘院校的人文内涵。欢迎读者朋友就此话题深入探讨,不吝赐稿。

    到2006年,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走过了50周年。50年前的1956年,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所中医学院的成立为标志,开启了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帷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开端,成都、广州、上海等4所中医药大学在2006年的下半年,相继隆重庆祝了建校50周年。无一例外,4所中医药大学的庆祝活动都回顾了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和建设发展成就,同时指出了在中医药高等教育50年中所做出的贡献。

    今明两年,在1958年建立的8所中医药高校和1959年建立的5所中医药高校也将迎来自己的建校50周年,上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中医药高校在稍后的几年中也将迎来建校50年。也就是说,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都将在这前后的几年走过具有纪念意义的50年历程。这也注定“建校50年”将是这段时间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共同话题。一所中医药院校的50年,也许就浓缩了中医药高等教育50年的一个侧面,那么,全国中医药院校这样集中地迎来建校50年,就更值得我们关注。这样的话题,无论是对高等教育事业,还是对中医药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历史意义。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药院校该怎样庆祝自己的建校50年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 百拇医药
    中医药高等教育走过了50年,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热烈庆祝、认真回顾、充分展望的事情。众所周知,5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到2004年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32所(包括3所民族院校),另有58所其他高等学校设置了中医药相关专业。50多年来,中医药院校累计培养本科生14万人,专科生2.7万人,研究生8000人。这些人才成为中医药生产、医疗、管理、教育、科研等各领域的骨干,为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贡献。

    毋庸置疑,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关于中医药高等教育50年的不足和问题,有专家进行了更加理性的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等就指出了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教育模式不甚适应中医药专业特点;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院校培养的规模与质量存在矛盾;四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学历结构需要调整;五是对中医药人才发展缺少有效和有利的评价机制;六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欠适应;七是为农村和社区培养人才仍是薄弱环节;八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同时缺少必要的规范。
, 百拇医药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今天,需要中医药高等院校结合现实的社会需求,共同努力,把中医药人才培养好。因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在整个行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具有战略性的。

    各个中医药院校在庆祝建校50年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进行历史总结和反思的机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所中医药大学在庆祝自己50华诞的时候,除了鼓舞精神和凝聚力量的一些校庆常规活动外,都进行了学术讨论和发展前瞻分析,这些关乎一个行业的未来。如举办的高等中医药教育高端论坛、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中医药继承发展与创新教育论坛等,这些都给中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今明两年的十几所中医药高校的50年校庆也将同样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对于一所大学来讲,重要的是要回答两个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么建设我们的大学”。而这两个问题的最终指向就是育人,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问题看似简单,但需要用实际的步骤和措施来回答。
, 百拇医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包括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学科定位、规模定位、空间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在这方面,各个中医药院校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中,都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各校有了自己的定位分析。但在这些宏观定位上还缺少具体细化行动计划的支持。比如,有的学校提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可究竟进行什么样的教学、科研,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就很难说清楚了。而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如果想做出新的人才培养定位就要认真回顾50年人才培养的历史,跟踪毕业生的发展走向,进行科学分析。

    “怎么建设我们的大学”,就是在明确和实践自身定位的同时,确定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行动纲领,确信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抓好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制度建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检验学校建设工作好坏的标准,就是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总结50年学校历史的过程中要把目光投向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充分挖掘自己培养的“名学生”。这些有成就的毕业生的成长奋斗过程属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个人版”的中医药史。他们就是一个又一个闪光的星星,但这个群体却照亮了中医药事业的星空。不能忽视的是,一所中医药院校在50年的实践中,培养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这是长期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行动纲领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精神力量。在这方面,中医药院校历史才50年,还需要长时间的人文积淀。

    中医药高等教育50年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中医药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毕业于中医药院校。这是中医药院校的历史贡献,是这些院校的毕业生支撑着今天中医药事业的大厦。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仍然需要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需要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努力和奉献。这样说来,中医药院校责任重大。在中医药院校迎接建校50年、中医药高等教育迎接50年的时候,需要进行中医药院校的“大总结”、“大谋划”,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上有“大突破”,以此迎来中医药事业下一个50年的“大发展”。, 百拇医药(李 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