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高峰论坛·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氧化应激:斑块演变中的重要角色
2008年1月12日,由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中国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动脉粥样硬化高峰论坛2008”在京开幕。大会以“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主题,针对氧化应激与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联进行了研讨。详细内容见本期C2-C3版。
炎症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而氧化应激在斑块形成与破裂中扮演着另一重要角色,它与炎症共同影响和促进临床事件的发生。
炎症、氧化应激共致斑块形成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图1),受损组织释放的大量自由基和多种炎症因子,可加重内皮损伤,促进氧化应激、脂质沉积等病理过程,其中某些炎症因子还可促使斑块破裂。
氧化应激促进炎症发展及斑块破裂
影响斑块破裂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决定斑块是否破裂,外因决定斑块的破裂时间。内因包括斑块内细胞凋亡、新生血管增多、内皮细胞功能不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增多,其中MMP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关键生物酶(图2)。氧化应激通过活性氧簇(ROS)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增加MMP水平及活性,也可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造成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从而共同影响斑块稳定性。
, 百拇医药
危险因素通过氧化应激导致临床事件
近年研究已证实,炎症同时是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性标志物。2006年美国学者发现,CRP为五聚体时没有致AS的作用,但变为单体时却有明显的致AS作用,提示CRP也许不只是炎性标志物,还可能具有直接的致心血管事件作用。
CRP作为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测指标之一,与氧化应激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有研究发现,CRP与oxLDL存在同时升高的现象,以oxLDL为代表的氧化应激与冠心病及其发病程度和发病时间均呈正相关(图3)。而oxLDL除了具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作用,同样也是诱导斑块破裂,预测ACS等急性临床事件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1 斑块形成示意图
①正常血管内皮→②内皮组织受到破坏,释放大量自由基,形成氧化应激;由于自由基和oxLDL的招募作用,单核细胞在受损处聚集→③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快速吞噬具有强细胞毒性的oxLDL→④平滑肌细胞迁移→⑤斑块形成。
, 百拇医药
图2 斑块破裂示意图
MMP主要受4个因素调控:ROS、ox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其中oxLDL是调控MMP水平和活性的关键因素。
■链接 易损斑块的临床检测
易损斑块破裂是临床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检测易损斑块的方法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等。
多层螺旋CT:对冠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显示斑块形态和结构,但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MRI:以三维方式显示冠脉病变,观察斑块成分,运用磁共振造影剂,结合细胞、分子或靶血管的物质标记,显示血管炎症和血管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是MRI检测易损斑块的重要研究方向。
IVUS:是目前认为最有价值的技术,可根据斑块回声的强弱,以血管壁外膜回声为标准,对斑块进行定量诊断,在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中极为重要。张运等根据IVUS 下斑块颜色的改变,使用“应变”值观测斑块组织学特征,应变值大,提示为脂质性不稳定斑块,该区域巨噬细胞浸润程度重、数量多。
OCT:可清晰显示纤维帽的形态,但因检测时需阻断血管,可能引发心绞痛,故具有一定限制性。OCT与IVUS联用可观察易损斑块病变的改变,对于管壁近端和远处变化的检测可能是更佳的方法。
此外,还可通过各种指标来预测斑块的稳定性,如内膜中层厚度(IMT)、高敏CRP、氧化应激指标和重构指数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