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峰论坛撷萃(上)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病变,其预防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干预。1月25日-26日,全国数百名心内科和神经科等领域临床医师共聚广州,参加了第三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峰论坛。高润霖、李舜伟、王拥军、霍勇、陈纪言、杨跃进、吴平生教授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大会分为心血管专场和神经内科专场,专家和与会者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及其预防和治疗进展。本报将分两期对这次会议的部分内容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评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长期风险——来自近期全球登记研究的启示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吴平生 教授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是一种慢性、长期威胁患者生命的全身性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是全世界及中低收入国家的沉重负担。据WHO的数据,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占全世界和低收入国家所有疾病死亡率的30%和29%。
, http://www.100md.com
GRACE研究
GRACE研究是一项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入院患者的大规模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共纳入1999年至2006年间14个国家113所医院44372例ACS患者,持续随访6.5年,以确定ACS随临床治疗时间的变化及患者临床转归的改变。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采用指南推荐药物治疗的ACS患者比例不断升高,介入治疗的患者比率也逐年上升。对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使用率的提高,使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院内和出院后6个月临床转归显著改善,院内死亡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同步下降。从出院到随访6个月间MI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下降2.8%和0.8%。同样,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院内及出院6个月后的临床转归也显著改善。
REACH研究
已往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对急性缺血事件的治疗上,而且数据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多为区域性、针对住院患者的调查,且研究对象局限在特定的临床类型(如MI后、卒中等),并缺乏长期随访数据。REACH是全球第一项针对AT患者进行的研究,共纳入来自全球44个国家的68000例患者,其中包括中国患者710例。该研究纳入了有确诊AT[如曾发生MI或心绞痛、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冠脉介入治疗史]和只有高危因素的人群。
, 百拇医药
REACH研究中入组的AT患者大多同时合并有多个血管床病变,其中中国脑血管病患者和多血管床病变患者的比率要高于全球水平。
REACH研究1年随访结果显示,AT对患者生命和健康有严重影响。有明确AT的患者1年死亡率为2.81%,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为4.69%,心血管死亡、MI、卒中、因血管重建或心血管事件住院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为14.41%。也就是说,在确诊的AT患者中,约每7例中就有1例在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或因血运重建或心血管事件而入院。
此外,症状部位数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比症状出现在哪个部位的影响更明显,严重事件 (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发生率随症状部位的数量增加而显著升高,范围从1.5%(仅有危险因素)到 7.1% (3个部位)。与只有1处动脉血管床病变的患者相比,有多处血管床出现AT病变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前者升高1倍(图1)。
AT患者事件发生风险随时间持续增高,随访2年时累计事件发生率约为随访1年时的2倍,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1年和2年时累计心血管死亡率、非致命性MI、卒中及住院发生率分别为5.05%和7.72%,有症状者发生率分别为13.17%和19.14%,提示AT风险长期持续存在,需要长期持续防治。
更新的发生率按年龄和风险因素校正
CAD: 冠状动脉疾病;CVD 脑血管疾病;PAD:外周动脉疾病
*TIA、稳定心绞痛、其他动脉缺血性事件,包括外周动脉疾病恶化
Steg PG et al. JAMA 2007,297(11):1197-1206
图1 多处血管床病变者事件发生率较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