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解读
编号:11596605
正确的观念是健康的基石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8.03.06
正确的观念是健康的基石

     ◎山东省交通医院 辛凯旋 于文强

    编者按

    如今,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因而医疗一元化的格局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多元并存,互相补充,才是未来医学的发展之路。本版推出的健康观点,您也许会击节赞叹,也许会嗤之以鼻,但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论坛,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在相互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中医非常重视精神保健,视其为身体保健的核心。精神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只有精神愉快、无忧无虑,其他保健措施才会有效;否则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吃什么保健品也没有用。《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意思是说:“心”这个器官是管思想和情绪的,它是人体的最高领导。如果重视精神保健和精神修养,使“主明下安”,那么就可以做到身体健康,一生无殃;否则,情绪波动,则所有器官都处于危险状态,人体气血经络不通,长此以往,形体大伤,贻患无穷。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做好精神保健呢?按中医的观点,正如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就是抓住一个“静”字。“静则寿,躁则夭”。心平气静则长寿,心浮气躁则夭亡。有人可能说:在当今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了体面的生存,哪能“静”得下来?除非出家为僧。实际上,做好精神保健,正是为了体魄健壮,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静”的含义是让人有张有弛,劳逸适度,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

    我想如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可使人逐步达到“静”的状态,保持精神健康:

    对人生的认识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也不例外。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这两面性,一方面作为自然界的人,人具有其他生物的共性,如“生老病死”的规律,这是最基本的,正是:“莫羡离离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人生一世,不过草木一春,作为自然界的具有生物性的人,人生并没有什么价值,和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自然界的匆匆过客。“生者寄也,死者去也”,人来到世间就像住旅馆一样,只是寄住几天,终究还是要走的。正如李白所言“蟪蛄(蝉的一种)啼青松,安见此树老,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人生就像打火石打出来的火光,一亮即逝)。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人,人生是有价值的,人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处于近百年来最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非常自豪,所以我们应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都可以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颗爱国之心,尽力为人民、为国家做事,也就不枉此生了。这就是在人生态度上的一张一弛。
, 百拇医药
    对人性的认识

    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无限把握未来”的愿望,这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基本的需求。处于两个极端的人即条件最好的和条件最差的人,这种需求更迫切。中间部分,即条件不好不坏的人,这种需求较平淡,所以从比较消极的角度来看,求“静”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了。

    那么从积极的角度看,如何把握未来呢?所有的人都想预见自己的未来,以此来安顿那颗充满欲望的心。于是人们算卦卜未来,烧香寄厚望。当微弱的个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和不可抗拒的自然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毛泽东在实践论里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算卦也如此,天下的卦只有二卦,那就是“凶”和“吉”。如果心地善良,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肯定是吉多凶少;反之,损人利己,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肯定凶多吉少。所以要把握自己的未来,益寿延年,长命百岁,只能以德为本,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才能大吉大利。否则前途未卜,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心平气静”了。
, 百拇医药
    对人性的认识,再进一步讲,就是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的本性都很善良,没有坏人。在婴儿阶段天赋之性还近于先天的本性,总是善的。“习相远”,后来的习惯一加上,变得与天赋之性相远了。拿事实来看,我们每个人本来是善良的,习惯却很容易变坏,因为环境会改变人。等习惯养成了以后,就与本来的善良和纯洁越来越远,嗜好也越来越大。所以,不管做什么职业,乃至出将入相,富到拥有亿万财富,能保持原来朴素本质的人非常少。人越接近于本性的“善”,心情才越能接近于“静”的境界,所以向善的修养必不可少。

    对文化的认识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画盲来说齐白石、张大千等于不存在;对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孔子、老子、到曹雪芹的整个民族文化宝库等于不存在;对终年在名利场上奔波的人来说,整个大自然等于不存在。想一想,您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把自己排除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何种不同的世界里。所以人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要有社会文化方面的追求。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可笑。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于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由此我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由于幼稚,而是由于精神文化上的成熟和自觉。而这种成熟和自觉恰恰是通向“心静”境界的桥梁。
, 百拇医药
    对于处世方法的认识

    世事纷争,到处充满斗争和矛盾,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只有沉着应对、妥善处理、随机应变才能处于主动地位,心才能“静”得下来。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提倡人们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你往高处走,我往低处流。居处善于像水那样安于低洼处,心胸善于像水那样清静深沉,交友善于像水那样施仁亲爱,说话善于像水那样遵守诚信,为政善于像水那样精简透明,处世善于像水那样无所不能渗透,行动像水那样顺势变化。唯有这样,在方法上后发制人,处处主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无忧无虑了。正如邵雍诗云:“水流任急性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不似世人忙里老,生来未始得开颜。”

    总之精神保健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静”字所能概括,还包括文化、道德、信仰等多个方面,在此只是浅谈我的一管之见,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齐登寿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