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实施的“十一五”中医重点工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06年下半年被列入基地项目建设单位,这也是该院首次进入全国临床基地建设项目。
自2006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郑锦副院长任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主任,以急诊为主体,结合该院中医急诊优势,整合资源,确定了哮喘急性发作、急腹症和毒蛇咬伤3个主攻方向,不断加强医院急诊急救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急诊临床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开始,为确保基地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医院成立了郑锦副院长为组长,医务处、门诊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协调小组,以及吴银根教授、唐汉均教授、朱培庭教授等著名中医专家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确定了各主攻方向的项目负责人和顾问成员,还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龙华医院全国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 百拇医药
院领导把创建活动纳入医院的整体规划之中,还指导急诊、急救科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安排药房实施24小时值班制,急诊病人处方随到随煎,包括急诊患者在内的所有患者可随时随地看中医、吃汤药,汤药等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使医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提供全天候中医药治疗的医疗机构。中药房还特意配出“表寒方”、“表热方”、“肺热方”三类常用汤剂,用来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患者。《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以《看夜急诊:半小时吃上汤药 龙华医院首推24小时煎中药服务》等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经多家媒体转载。
急诊科是收治急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将隐患减少到最低,在每天早晨的交班会上,科主任方邦江都会强调严守劳动纪律,要求人人严格遵守排班表安排,在岗在位,科里经常组织学习,早班查房必有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中班有主任医师查房,夜班有主治医师查房。重病人做到床旁交接班。
正是靠了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的执行,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在2007年的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获得综合评分97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全市急危重症质量控制管理前5名,名列全市5家三甲中医医院之首。
, http://www.100md.com
疗效是中医急诊医学的生命,也是增强中医医院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朱培庭教授在总结顾伯华、徐长生教授的经验基础上,不仅对外科炎性急腹症多用清热通下之法,即使是慢性炎症疾病,只要病在六腑,均应以“通下”法为基本治则。用锦红汤治疗急性阑尾炎207例,总有效达95.5%,并因此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根据异病同治理论,用锦红汤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及其他外科急腹症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研制的锦红片、胆宁片已广泛用于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病;通下逐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毒咬伤是该院优势特色之一,每年抢救成功近百例蛇伤病人。如2005年11月多家媒体报道的包机从烟台送到上海急救的蔡淳治,病人左手被五步蛇咬伤后,毒素一度越过腕关节、肘关节,该院在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的基础上,通过中药内外治结合,最终截住了蛇毒蔓延。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详尽报道。
急诊科注重培养和提高年轻医务人员的基本医疗素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岗位练兵,使青年医务人员不断积累和丰富临床知识。作为培训的一部分,急诊科举办了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比赛”,科室还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技术,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技术表演赛。同时,科室护理工作不断创新,应用输液泵、注射泵、三通管技术及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兼输液技术及静脉留置针等,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努力学习,内练内功,外树形象,急诊科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多次成功抢救溺水、中毒、重症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患者,曾于短期内多次成功抢救长时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转危为安,其急救水平得到了上海市急诊危重病质控中心、120急救中心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不断的努力,该院急诊在上海市和全国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2007年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和危重病年会上,方邦江主任是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专业唯一受邀做专题报告的专家。过去一年中,急诊科共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护理4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教委基金1项,与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2项中标,急诊科先后收到表扬信、锦旗、匾额共计30多人次。年医疗收入增长1000多万,居全院业务科室之首。(沪 文), 百拇医药
自2006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郑锦副院长任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主任,以急诊为主体,结合该院中医急诊优势,整合资源,确定了哮喘急性发作、急腹症和毒蛇咬伤3个主攻方向,不断加强医院急诊急救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急诊临床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开始,为确保基地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医院成立了郑锦副院长为组长,医务处、门诊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协调小组,以及吴银根教授、唐汉均教授、朱培庭教授等著名中医专家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确定了各主攻方向的项目负责人和顾问成员,还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龙华医院全国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 百拇医药
院领导把创建活动纳入医院的整体规划之中,还指导急诊、急救科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安排药房实施24小时值班制,急诊病人处方随到随煎,包括急诊患者在内的所有患者可随时随地看中医、吃汤药,汤药等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使医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提供全天候中医药治疗的医疗机构。中药房还特意配出“表寒方”、“表热方”、“肺热方”三类常用汤剂,用来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患者。《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以《看夜急诊:半小时吃上汤药 龙华医院首推24小时煎中药服务》等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经多家媒体转载。
急诊科是收治急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将隐患减少到最低,在每天早晨的交班会上,科主任方邦江都会强调严守劳动纪律,要求人人严格遵守排班表安排,在岗在位,科里经常组织学习,早班查房必有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中班有主任医师查房,夜班有主治医师查房。重病人做到床旁交接班。
正是靠了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的执行,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在2007年的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获得综合评分97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全市急危重症质量控制管理前5名,名列全市5家三甲中医医院之首。
, http://www.100md.com
疗效是中医急诊医学的生命,也是增强中医医院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朱培庭教授在总结顾伯华、徐长生教授的经验基础上,不仅对外科炎性急腹症多用清热通下之法,即使是慢性炎症疾病,只要病在六腑,均应以“通下”法为基本治则。用锦红汤治疗急性阑尾炎207例,总有效达95.5%,并因此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根据异病同治理论,用锦红汤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及其他外科急腹症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研制的锦红片、胆宁片已广泛用于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病;通下逐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毒咬伤是该院优势特色之一,每年抢救成功近百例蛇伤病人。如2005年11月多家媒体报道的包机从烟台送到上海急救的蔡淳治,病人左手被五步蛇咬伤后,毒素一度越过腕关节、肘关节,该院在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的基础上,通过中药内外治结合,最终截住了蛇毒蔓延。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详尽报道。
急诊科注重培养和提高年轻医务人员的基本医疗素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岗位练兵,使青年医务人员不断积累和丰富临床知识。作为培训的一部分,急诊科举办了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比赛”,科室还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技术,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技术表演赛。同时,科室护理工作不断创新,应用输液泵、注射泵、三通管技术及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兼输液技术及静脉留置针等,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努力学习,内练内功,外树形象,急诊科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多次成功抢救溺水、中毒、重症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患者,曾于短期内多次成功抢救长时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转危为安,其急救水平得到了上海市急诊危重病质控中心、120急救中心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不断的努力,该院急诊在上海市和全国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2007年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和危重病年会上,方邦江主任是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专业唯一受邀做专题报告的专家。过去一年中,急诊科共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护理4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教委基金1项,与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2项中标,急诊科先后收到表扬信、锦旗、匾额共计30多人次。年医疗收入增长1000多万,居全院业务科室之首。(沪 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