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 > 病例分析
编号:11658911
病例分析——乳腺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病因学】

    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各国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北美和北欧大多数国家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区,南美和南欧一些国家为中等,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为低发区。在北美、两欧等发达国家,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每年有12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发病率为72.2/10万,1976年死于乳腺癌的人数为33000。乳腺癌在我国各地区的发病率也不相同,在世界上我国虽属女性乳腺癌的低发国。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发病率为20.l/10万,1988年则为28/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

    【病理改变】

    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复杂,为了较全面及确切的反映乳腺癌的病理形态特征与生物学行为,各家有不少的分类法。1978年全国乳腺癌早期诊断座谈会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特殊型浸润性癌三大类。1983年全国乳腺癌病理协作组会议再修订为现行的分类法,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癌四大类,此分类法较符合病理分类要求。
, 百拇医药
    组织学分类

    1.非浸润性癌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性癌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范围内。
, 百拇医药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

    (2)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

    (3)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 http://www.100md.com
    (5)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

    (6)粘液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础上,多见于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尤以60岁以上妇女多见。癌实质中,上皮粘液成分占半量以上。粘液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形成粘液湖;偶见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

    (7)鳞状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即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若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8)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Paget(1874)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

    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 百拇医药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

    (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

    (4)髓样癌:癌巢呈片状或团块状密集,可有腺样结构,癌实质占三分之二以上,间质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5)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即癌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近似。癌细胞主要形成不规则的实性条束或小染,也可有腺样结构。

    (6)腺癌:癌细胞大小尚一致,胞浆丰富,可有分泌,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层次多,极性紊乱,缺少基底膜,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亦可呈条索片块排列,腺管样排列需占二分之一以上。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1%,为男性恶性肿瘤中0.1%。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乳晕下无痛性肿块,20%病人有乳头内陷、结痂、排淮,肿块边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与女性乳腺癌相似,绝大多数是浸润性导管癌,男性乳腺无小叶组织,因而病理上未有小叶原位癌的报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组织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术方式应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
, http://www.100md.com
    对晚期或复发病例应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为好。主要治疗方法是双侧睾丸切除,有效率可达50%~60%,之所以如此高疗效率是由于近84%的肿瘤组织ER阳性。有效期平均持续12月。如果病人不愿接受睾丸切除,或既切除后病情再发,尚可服用女性激素、男性激素或TAM而获得好效,类此添加性内分泌疗法在病人已显示睾丸切除术无效的情况下将产生佳效,这种二线内分泌疗法的显效率界于30%~50%之间,化疗仅在内分泌治疗,包括祛除性和添加性,失败后方宜开始,其用药和给法相当于女性乳癌。

    (三)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 百拇医药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四)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 http://www.100md.com
    【预防】

    乳癌的早期发现 众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能否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瘤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单靠改进治疗方法,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房癌来讲,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在所治疗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将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对早期乳房癌的要求应是微小癌(直径≤0.5cm)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To癌列为早期,因为此类癌甚少转移。经手术治疗后,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达90%以上,大量检出此类癌,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多的检出此类早期癌,提出以下几点。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2/3。尽管如此,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房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在此概念指导下,早期癌必然难得检出。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
, 百拇医药
    2.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项:(1)乳癌家族史,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曾否患本病;(2)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或闭经过迟(大于50岁);(3)大于40岁末育;(4)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凡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癌者,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3.对乳房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

    (1)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较多与乳癌并存,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约半数以上可能为恶性。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果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多应考虑派杰病,作细胞涂片阳性率很高,均应及时作出诊断。
, 百拇医药
    (4)乳房痛,在绝经前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改变,痛的程度也有或轻或重的不同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痛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与月经周期无关或为绝经后妇女,均应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

    因。

    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复诊】

    局部复发多数发生在治疗最初几年内(85%在五年内)。其中1%~2%第一次出现在10年无瘤存活之后。因此,定期复查,包括乳房摄影是早期诊断15%~20%患者对侧乳房再生癌至关重要的措施。有的病人做保守性手术,例如肿块局部切除,即使复发也不难治愈,这类患者值得密切随访复查。
, 百拇医药
    【预后】

    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理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肿瘤侵犯范围

    1.肿瘤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

    2.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转移位置高,预后差。

    3.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特殊型乳腺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润性癌比浸润性癌预后好,分化好的肿瘤预后比分化差的好。有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肿瘤坏死严重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 百拇医药
    (三)临床分期TNM分期为临床医师所熟悉,期别高预后差。但需认识两点,其一,从分期来讲同属一个期别的病例,腋淋巴结有无转移较肿瘤大小更为重要;其二、临床腋淋巴结检查有无转移常有误差。

    (四)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 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尤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更明显。在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中,孕酮受体更为重要,两项都是阳性者的预后较单一项阳性或两项都是阴性者预后好。

    【转移与扩散】

    与少数几种类别肿瘤,例如甲状腺癌相似,乳腺癌的自然病程通常很长,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从第一个细胞恶变开始计算,经过30多次倍增,瘤体才能达到直径为lcm的球体,这需时7~8年之久。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降低死亡率的最好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肿瘤发生转移前,单用手术和放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病例。一旦发生转移,积极治疗也仅能治愈小部分病人,因此了解乳腺癌的自然规律。有助于选择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案。
, 百拇医药
    乳腺癌的扩展可直接向周围,可经淋巴道和血流。淋巴结按理应是防止癌细胞从原发肿瘤外逸的第一道屏障,癌细胞若能通过淋巴结屏障通常便累犯锁骨上淋巴结,进而侵入静脉入血。肿瘤除转移腋下淋巴结之外,还可累及胸骨旁淋巴结,多为第二和三、四肋间者,肿瘤位于乳房内半部和乳晕区时更易如此,从这里癌进而累犯纵隔淋巴结。乳腺癌细胞也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肋间旁支可通过胸廓内静脉进入同侧无名静脉后进入肺循环。乳腺深部组织、胸肌和胸壁的静脉汇入腋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是肺转移的重要途径,肋间静脉流向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最后经上腔静脉入肺,奇静脉系统可通过椎间静脉、椎外静脉丛后组与椎内静脉相连,椎静脉系与腔静脉的血流在腹内压改变时可互相流动,因此,有些患者在未出现腔静脉系(如肺)转移前,先出现颅骨、脊柱、盆骨等转移。

    长期以来,人们便发现乳腺癌在就诊时便可已有远处转移,尽管临床上尚无法诊出,这构成了施行保守化疗的理论基础。今日已能根据肿瘤的大小、受累淋巴结的数目以及其他多种生物特征初步估计出远处微小转移灶存在的危险程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