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学说“加盟”感染学理论 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 (实习记者 刘畅 通讯员 曹红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李兰娟教授等历经10余年,将微生态学理论引入感染领域,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并针对肝组织微生态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策略。日前其相关研究成果荣获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使用,人体微生态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李兰娟等针对临床遇到的感染难题,应用微生态学的观点重新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对感染微生态与肝病、肝移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取得系列成果。他们创立了感染微生态学学科,提出了感染的微生态防治方法;发现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显著减少,肠道有害菌如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壁屏障受损,肠道细菌(包括内毒素)易位;提出肠道微生态失衡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及肝病的感染微生态防治方法;提出并论证了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科细菌比值(B/E)可以作为肠道定植抗力指标的观点;阐明了肝移植后存在肠道细菌易位及肠道微生态失衡;提出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新方案;发现了6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和1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新基因型等。
该项研究从人体整体微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医学观念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肝病微生态领域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该项研究发表论文64篇,SCI收录文章17篇,累计影响因子30.295。, http://www.100md.com
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使用,人体微生态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李兰娟等针对临床遇到的感染难题,应用微生态学的观点重新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对感染微生态与肝病、肝移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取得系列成果。他们创立了感染微生态学学科,提出了感染的微生态防治方法;发现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显著减少,肠道有害菌如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壁屏障受损,肠道细菌(包括内毒素)易位;提出肠道微生态失衡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及肝病的感染微生态防治方法;提出并论证了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科细菌比值(B/E)可以作为肠道定植抗力指标的观点;阐明了肝移植后存在肠道细菌易位及肠道微生态失衡;提出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新方案;发现了6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和1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新基因型等。
该项研究从人体整体微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医学观念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肝病微生态领域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该项研究发表论文64篇,SCI收录文章17篇,累计影响因子30.29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