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95661
身残“心”不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4日 《家庭医生报》 2008年4月14日(总第1157期)
     我国约有6000万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

    1.自卑和孤独 残疾人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因此产生自卑心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还导致他们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缺少朋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

    2.敏感多疑、自尊心强 残疾人会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评论极为敏感,害怕自尊心受到损害。

    3.情绪不稳定但富有同情心 他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残疾人对残疾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却较少与非残疾人交流,除了“话不投机”的原因外,还与交流不方便有关。

    总之,残疾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应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消除其孤独感和自卑感。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

    其次,培养残疾人“+”式思维方式。“+”式思维方式是当代提倡的一种积极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凡事往好处想,用“加”的方法而不是用“减”的方法想问题,这对残疾人来说极其重要。

    三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现实,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占据头脑。现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树立起身残志不残,身残“心”不残的牢固信念,残疾人的生活同样会更加美好。, 百拇医药(山东教授 翟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