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88803
中风后智能障碍的家庭康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16期
     血管性痴呆是指中风引起或促发的智能减退临床综合征,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空间能力及情感、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持续性损害。其中,智能障碍(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联想困难)是血管性痴呆的突出临床表现。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近年不断升高,已成为影响全球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调查,65岁以上痴呆的发病率为5%。临床统计表明,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存活患者中26.3%会发生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常与皮层病变,尤其是左侧皮层缺血及丘脑、海马的缺血改变密切相关。多发性脑梗塞、重要位置的缺血梗塞以及大面积脑损害也有重要影响。不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血管性痴呆有着密切因果关系,长期慢性脑部缺血也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血管性痴呆的家庭康复与护理,应注重以下几点:

    注重“通”与“调” 专家经过对血管性痴呆病人症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以致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从而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认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气虚损、痰瘀阻络贯穿病程始终,因此临床应以通补兼施为治疗大法。"通"包括通络活血、化痰降浊、通畅腹气、泄热熄风、开窍醒神;"调"是以调理气机、调节脏腑功能、调和阴阳、和解疏导为目的的治疗。

    中药还对改善记忆力、定向力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对改善患者神情呆滞、自觉症状以及主动性和改善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突出作用。实验研究还表明,中药能够明显减轻神经毒性的损害,保护脑细胞,改善智能障碍。

    注重心理康复 由于血管性痴呆患者除智能障碍及由此引起的生活能力减退外,自知力、人格相对保持完整,因此,对这种属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范畴的疾病,不仅离不开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也不容忽视。

    应指导患者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有助于稳定病情。对情绪低落、抑郁较重者,应酌加药物治疗;应劝导患者矫正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同时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周围事物,坚持认知、记忆、思维障碍等功能的恢复锻炼,增强自理能力。
, 百拇医药
    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的支持,以及引导其从事适度活动和锻炼,对改善患者心智状态、维持病情稳定、改善预后是不可或缺的。

    确保充足睡眠 尽量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睡眠时室内光线易暗,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保持周围安静,床铺整洁,被褥枕头柔软等。教育督促病人遵守作息时间,白天不要贪睡,午睡一个小时即可,晚餐不宜过多饮水,睡前不宜与病人交谈不愉快之事及观看紧张电视节目。对确系疾病原因不能入睡的,可根据医嘱服药。

    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由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和定向、记忆、判断力等方面的障碍,故饮食穿着、漱洗、梳头、大小便等均需督促料理。要注意防止褥疮、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家庭成员除耐心细致地护理外,还要采取反复示范及手把手的教导,训练其定向、记忆、辨认及日常事务操作等简单功能。一般要每周训练3~5次,每次半小时,促使病人保持基本的生活能力。

    中风病人都有记忆力减退或消失,家属要帮助病人回忆往事,可让病人看图、复述故事、回忆往事等,以促进病人记忆力的恢复。

    早防早治效果好 研究还发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疗效较好,长期坚持控制中风及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防止外感诸邪,对稳定病情有重要作用。

    只要病情不太严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长期坚持,大部分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有好转或得到控制。, http://www.100md.com(黄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