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88779
色皏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16期
     望诊在马王堆医书中已经出现。《阴阳十一脉灸经》足阳明脉:“是动则病:洒洒病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肿。”就应用了望诊的方法。《内经》中望诊应用更加全面,望色的“色”字就出现了327次。

    “色”,《说文》:“色,颜气也。”段玉裁注:“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谓色。”故“色”的本义是脸色,表情。《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颜而观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史记·苏秦传》:“韩王勃然作色。”这些例子中的“色”字都是指人脸上表现出来的神情、气色,用的是“色”的本义。《素问·解精微论》“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忧伤可以从人的神情气色中发现。《灵枢·痈疽》:“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阳留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其色不乐”,即指病人的面部表情忧郁不快乐。张介宾:“色有不乐,伤乎心也。”《灵枢·论勇》:“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盼,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这里“颜色”泛指面部的神色,与现代汉语的“颜色”不同。“颜”本指两眉之间,“色”是脸上的神色。由“脸色”义,“色”直接引申为面部的色泽,泽滋润鲜明的为常色,晦暗枯槁的为病色。《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鸟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色”又间接引申指颜色,古今所同。《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内经》中还产生了两个表示颜色的创新词———皏与炲。

    “皏”在《内经》中只出现1次,表示浅白色。《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王冰注:“皏,谓薄白色也。肺色白,在变动为咳,主藏气……白,肺色也。”张介宾注:“皏然,浅白貌。”

    炲是“炱”的异体字,本义是烟尘。《说文·火部》:“炱,灰,炱煤也。从火台声。”《玉篇·火部》:“炱,炱煤,烟尘也。”《吕氏春秋·任数》:“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高诱注:“煤炱,烟尘也。”后由烟尘之义引申为黑色,写作“炲”。《集韵·咍韵》:“炱,《说文》:‘灰,炱煤也。’或书作炲。”“炲”及其“黑色”的意义在《内经》中首见。《素问·风论》:“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王冰注:“炲,黑色也。……黑,肾色也。”吴昆注:“炲,黑色也。肾王北方水,故色炲。”《汉语大字典》引《素问》原文及王冰注时,误将“炲”写作了“炱”。, http://www.100md.com(辽宁中医药大学 傅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