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食物相克说法属民间误传
指导专家: 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会长 谭兴贵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主任 唐大寒
编者按
最近上映的电影《双食记》,女主人公利用食物间的相克原理,暗算不忠贞的丈夫,最终使其掉眉毛、掉头发,最后死于相克的食物。电影用“美食等于毒药”狠狠地考验了一下观众的承受力:美食竟然可以作武器,杀人于不动声色中!
关于食物相克的报道很常见。经常有读者反映:营养学家历来强调饮食“品种多样,营养均衡”,一天当中我们会进食几十种食物,怎么能弄清到底谁和谁相克呢?看营养和食疗领域的专家怎么说。
观点一:
现代营养学中并无“食物相克”一词
食物相克是中医食疗的一种说法,在现代营养学中并无“食物相克”一词。中医食疗理论认为,食物也与中药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四气和咸、酸、甘、苦、辛五味等食性;而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如果将食性完全相反的两种食物同时食用可能会相互抵消其食疗效果。
例如温、热性的狗肉、羊肉就不能与寒、凉性的绿豆、西瓜同食;不同体质的人吃不同食性的食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脾胃虚寒的人吃苦瓜、西瓜、绿豆等寒凉性食物时可能引起腹泻;相反,体质偏热者若进食生姜、胡椒、酒等温热性食物,则无异于“火上浇油”。可以看出,食物相克来源于食疗保健养生实践和生活经验总结。
观点二:
很多食物相克传言属于“以讹传讹”
尽管食物相克有其理论基础,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缺乏可靠研究方法的年代,并不能保证其每一种说法或经验都准确无误,因而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食物本身有毒素、食物污染、变质、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及过度偏食及某些偶然巧合所发生的饮食问题,都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食物相克。
民间有很多饮食禁忌传说:如虾和维生素C相遇会产生致命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鸡蛋、糖精同食易致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红糖同食胀死人;狗肉、黄鳝同食危险;鲤鱼、甘草同食可致命;狗肉、绿豆同食则胀肚……其实这都是误传。
观点三:
有些食物的营养在吸收时会相互影响
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其结果是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如茶叶中的鞣质可干扰食物中铁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等。但是,某种营养素偶然增多或减少,打破了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是暂时的,机体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动用储备、减少排泄、增加代谢效率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所以,健康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搭配可以随心所欲。, 百拇医药
编者按
最近上映的电影《双食记》,女主人公利用食物间的相克原理,暗算不忠贞的丈夫,最终使其掉眉毛、掉头发,最后死于相克的食物。电影用“美食等于毒药”狠狠地考验了一下观众的承受力:美食竟然可以作武器,杀人于不动声色中!
关于食物相克的报道很常见。经常有读者反映:营养学家历来强调饮食“品种多样,营养均衡”,一天当中我们会进食几十种食物,怎么能弄清到底谁和谁相克呢?看营养和食疗领域的专家怎么说。
观点一:
现代营养学中并无“食物相克”一词
食物相克是中医食疗的一种说法,在现代营养学中并无“食物相克”一词。中医食疗理论认为,食物也与中药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四气和咸、酸、甘、苦、辛五味等食性;而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如果将食性完全相反的两种食物同时食用可能会相互抵消其食疗效果。
例如温、热性的狗肉、羊肉就不能与寒、凉性的绿豆、西瓜同食;不同体质的人吃不同食性的食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脾胃虚寒的人吃苦瓜、西瓜、绿豆等寒凉性食物时可能引起腹泻;相反,体质偏热者若进食生姜、胡椒、酒等温热性食物,则无异于“火上浇油”。可以看出,食物相克来源于食疗保健养生实践和生活经验总结。
观点二:
很多食物相克传言属于“以讹传讹”
尽管食物相克有其理论基础,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缺乏可靠研究方法的年代,并不能保证其每一种说法或经验都准确无误,因而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食物本身有毒素、食物污染、变质、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及过度偏食及某些偶然巧合所发生的饮食问题,都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食物相克。
民间有很多饮食禁忌传说:如虾和维生素C相遇会产生致命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鸡蛋、糖精同食易致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红糖同食胀死人;狗肉、黄鳝同食危险;鲤鱼、甘草同食可致命;狗肉、绿豆同食则胀肚……其实这都是误传。
观点三:
有些食物的营养在吸收时会相互影响
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其结果是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如茶叶中的鞣质可干扰食物中铁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等。但是,某种营养素偶然增多或减少,打破了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是暂时的,机体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动用储备、减少排泄、增加代谢效率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所以,健康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搭配可以随心所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