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纲目
四气:寒,热,温,平
五味:酸,辛,甘,苦,咸。
五味药效总论
甘味养阴。甘味益气。
辛味行郁。辛味舒经。
酸味敛经。酸味敛筋。
苦味泻阳。苦味泻湿。
咸味散坚。
六证
阴虚,阳虚,阳亢,湿证,瘀证,郁证(阳郁,湿郁,血郁)
辨证纲目
阴阳辨证:辨气血亢消
六淫辨证:辨证归类
经络辨证:辨症归经
脉相辨证:
辨治
气血行经。用药归经。
辨治纲要
虚以补之
亢以泻之
郁以行之
辨证治缘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寒郁阴阳。治行郁滞。
湿淫如胶,阴阳俱滞。湿淫内驻,首治湿淫。湿淫未尽,滋补助淫。
阳亢脉数。缘或阴消;缘或阳增。
阴虚并证。缘或阴消;缘或血瘀。
消露饮
方药:藿香20g 陈皮10g 茯苓20g 法夏15g 生枳实20g 生厚朴20g 桔梗15g 甘草6g 生白术20g 苏叶10g
功效:凡寒,湿为证,皆可适用。此方化湿甚效。
用法:每日一剂,每剂三煎,浓煎。热水煎服,空腹于餐前半小时饮用。
适应证:腹泻,呕吐,口臭,痰湿,湿热证。
忌食:酸,甜,冷,鸡,蛋,奶。
用药注意:
1,此方行散甚烈,连续服用时间最长不宜超过七日。七日后若需继续服用,需间隔数日再续服。
2,苏叶不宜用苏梗代用。
3,生枳实,生白术,不宜用炒枳实、炒白术代用。
中药药性纲目
泻阳
黄芩:味苦。入五脏,六腑,十二经,泻阳,泻湿。
黄连:味苦。入心,肝,脾,胃,胆,小肠,大肠经。泻阳,泻湿。
胡黄连:味苦。入五脏,六腑,骨髓。泻阳,泻湿。
牛黄:味苦。入心、肝经。泻阳,泻湿。
连翘:味苦。入心,肺,胆经,泻阳,泻湿。
枇杷叶:味苦。入脾、肺经。泻阳,泻湿。
栀子:味苦。入心、肝、肺、胃、肾经。泻阳,泻湿。
龙胆草:味苦。入肝、胆、肾、膀胱经。泻阳,泻湿。
黄柏:味苦。入肾、膀胱经,泻阳,泻湿。
扁蓄:味苦。入脾、肾、膀胱经,泻阳,泻湿。
萆薢:味苦。入肝、肾、胃经。泻阳,泻湿。
山豆根:味苦。入心、肺、胃经。泻阳。
白头翁:味苦。入胃、大肠经,泻阳,泻湿。
熊胆:味苦。入心、肝、脾、大肠经,泻阳,泻湿。
秦皮:味苦。入肝、胆、肾、大肠经,泻阳,泻湿。
苦参:味苦。入脾、胃、肾经,泻阳,泻湿。
养阴
沙参:味苦、甘。入肺、胃经,泻阳,养阴。
西瓜:味甘。入心胞、胃经。养阴。
密蒙花:味甘。入肝、肺经。养阴。
地骨皮:味甘。入肺、肾经。养阴。
淡竹味:味甘。入心、胃、小肠经,养阴。
竹茹:味甘、淡。入肺、胃经,养阴。
麦冬:味甘、苦。入心、肺、胃经,泻阳,养阴。(老王)
闁诲海鏁婚崑濠囧窗閺囩喓鈹嶅┑鐘叉搐濡﹢鏌涢妷銏℃珖鐟滃府鎷�
闂備胶枪缁绘鈻嶉弴銏犳瀬闁绘劗鍎ら崕宀勬煟閹伴潧澧い搴嫹
闂佽崵濮村ú銈団偓姘煎灦椤㈡瑩骞嬮敃鈧粈鍕煟濡绲荤紓宥忔嫹
闂備胶鎳撻崥瀣垝鎼淬劌纾奸柕濞炬櫅閸楁娊鏌℃径瀣劸婵☆垽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