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 你知多少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主要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主要药:青箱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主要药: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叶、玄参。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主要药: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主要药: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主要药: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
◎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本文来源:39健康网), http://www.100md.com(子子)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主要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主要药:青箱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主要药: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叶、玄参。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主要药: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主要药: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主要药: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
◎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本文来源:39健康网), http://www.100md.com(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