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7日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重视“黄金72小时”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 百拇医药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危机干预人员的自身素质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 百拇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重视“黄金72小时”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 http://www.100md.com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危机干预人员的自身素质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灾难后,心理应激干预时间和方法的不同,使创伤应激的恢复通常有四种结局:
1、功能改善,即创伤影响消失,功能正常,并能提高某种防范能力,如今后再遇到相似事件知道如何躲避。
2、状态恢复,即虽然能力没有提高,但至少能恢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情绪、生活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可能将压力隐藏在潜意识下,所以需要长期在观察。
3、功能水平下降,可能产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或事、或物、或现象的恐惧,可能残留某些症状,对其生活产生部分障碍。
, 百拇医药
4、长期创伤应激,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儿童可能不能独立做事,成人可能出现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 百拇医药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重视“黄金72小时”
, 百拇医药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危机干预人员的自身素质
, 百拇医药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灾难后,心理应激干预时间和方法的不同,使创伤应激的恢复通常有四种结局:
, http://www.100md.com
1、功能改善,即创伤影响消失,功能正常,并能提高某种防范能力,如今后再遇到相似事件知道如何躲避。
2、状态恢复,即虽然能力没有提高,但至少能恢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情绪、生活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可能将压力隐藏在潜意识下,所以需要长期在观察。
3、功能水平下降,可能产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或事、或物、或现象的恐惧,可能残留某些症状,对其生活产生部分障碍。
4、长期创伤应激,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儿童可能不能独立做事,成人可能出现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 百拇医药
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灾难后,心理应激干预时间和方法的不同,使创伤应激的恢复通常有四种结局:
1、功能改善,即创伤影响消失,功能正常,并能提高某种防范能力,如今后再遇到相似事件知道如何躲避。
2、状态恢复,即虽然能力没有提高,但至少能恢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情绪、生活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可能将压力隐藏在潜意识下,所以需要长期在观察。
3、功能水平下降,可能产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或事、或物、或现象的恐惧,可能残留某些症状,对其生活产生部分障碍。
4、长期创伤应激,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儿童可能不能独立做事,成人可能出现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百拇医药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重视“黄金72小时”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 百拇医药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危机干预人员的自身素质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 百拇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重视“黄金72小时”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 http://www.100md.com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危机干预人员的自身素质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灾难后,心理应激干预时间和方法的不同,使创伤应激的恢复通常有四种结局:
1、功能改善,即创伤影响消失,功能正常,并能提高某种防范能力,如今后再遇到相似事件知道如何躲避。
2、状态恢复,即虽然能力没有提高,但至少能恢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情绪、生活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可能将压力隐藏在潜意识下,所以需要长期在观察。
3、功能水平下降,可能产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或事、或物、或现象的恐惧,可能残留某些症状,对其生活产生部分障碍。
, 百拇医药
4、长期创伤应激,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儿童可能不能独立做事,成人可能出现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生之后,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一个正常的人自然地会出现一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面,回避与人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一项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
, 百拇医药
人的心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一样。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它会突破心理防线,侵入心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瓦解心理结构。当心理结构被瓦解时,人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而蓄积的心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生时尚无突出心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心理干预,可能表面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若干年后,有的人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面,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无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重视“黄金72小时”
, 百拇医药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危机干预人员的自身素质
, 百拇医药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灾难后,心理应激干预时间和方法的不同,使创伤应激的恢复通常有四种结局:
, http://www.100md.com
1、功能改善,即创伤影响消失,功能正常,并能提高某种防范能力,如今后再遇到相似事件知道如何躲避。
2、状态恢复,即虽然能力没有提高,但至少能恢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情绪、生活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可能将压力隐藏在潜意识下,所以需要长期在观察。
3、功能水平下降,可能产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或事、或物、或现象的恐惧,可能残留某些症状,对其生活产生部分障碍。
4、长期创伤应激,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儿童可能不能独立做事,成人可能出现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 百拇医药
应激反应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灾难后,心理应激干预时间和方法的不同,使创伤应激的恢复通常有四种结局:
1、功能改善,即创伤影响消失,功能正常,并能提高某种防范能力,如今后再遇到相似事件知道如何躲避。
2、状态恢复,即虽然能力没有提高,但至少能恢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情绪、生活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可能将压力隐藏在潜意识下,所以需要长期在观察。
3、功能水平下降,可能产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或事、或物、或现象的恐惧,可能残留某些症状,对其生活产生部分障碍。
4、长期创伤应激,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儿童可能不能独立做事,成人可能出现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下降。
如果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采取亲友晤谈等方式,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情绪,而不要否认或掩饰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甚至用抽烟、酗酒等消极方法逃避现实,以免造成一生的创伤。,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