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医疗救援特点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灾害,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常造成地层表面建筑物的破坏,从而导致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现代社会中,人类居住更趋向城市化,单位地区内人口密度加大,而建筑更趋向于高大密集,大量的高层建筑,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代替了分散、低矮的砖瓦、竹木建筑,这些建筑因地震遭受破坏时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威胁也明显加大。现代社会中水、电、气的应用更加普及,人口流动的数量、频率、范围都在加大,这些因素对地震灾害时造成的伤亡都具有重要影响,使地震灾害的伤情也具有显著的特点。
1.灾情发生突然 作为一种突发事件,地震伤害的发生是非常突然的,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可在一定范围内对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强度做出预报,但人们至今还不能完全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从而做出准确的预报。
2.伤亡人数众多 由于地震的突然性和现代社会中人口居住密集,建筑物高大等特点,决定了地震灾害时伤亡人数众多。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20万人受伤, 14.3万人死亡,加上地震引发大火烧死的24万人共有28.3万人死亡。短时间在某一地区发生如此大量的伤亡人员,这时的紧急医疗救治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 百拇医药
3.伤情重而复杂 地震灾害所造成伤害的病因均为创伤或挤压,但患者受伤部位常涉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大多数病人为多发伤,部分病人还可能涉及到复合伤,如创伤合并烧伤、电击伤等。以1998年河北省张北县地震中的一组伤员为例,病人主要为颅脑伤、软组织伤、骨折和内脏损伤及多发伤,合并伤主要为烧伤,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休克和挤压综合征。
4.救治困难 在重大地震灾害中伤病员救治的困难不仅仅是事发突然、伤员众多、伤情复杂,更严重的困难是在重大地震灾害时,因道路、桥梁的破坏,建筑物倒塌的障碍,会造成救治所需的人员、物资不能及时抵达抢救现场;通信联络的中断会导致各方面抢救工作不能有效地协调进行;大型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倒塌,非人力所能有效搬移抢救,常常需要重型机械挖掘和起动;水电气的中断会严重妨碍医疗抢救工作的开展;余震的发生会时时威胁到伤病员和救护人员的安全等等,所有这些困难都需要在平时做充分物资、组织准备,做好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
5.次生灾害源伤害严重而复杂 地震灾害的常见次生性伤有以下几种:
, 百拇医药
①余震伤害:地震发生后的不同时间内常发生一些大小不等的余震,它可使已受到破坏的建筑物倒塌,大大增加了伤亡人员,也威胁救护人员的安全,妨碍救护工作的进行。
②火灾伤害:现代生活中,电、气的应用范围广,数量大,地震时电、气设施的破坏,可造成大火而引起后续性伤害。有些地区甚至可引起天然气或储油设备的爆炸,不仅可发生烧伤,还可发生爆炸伤。
③地震引发的地缝、山崩、泥石流、海啸都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④地震灾害后传染病流行:地震对人畜造成的伤亡、环境经济的破坏,幸存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是造成震后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大量烈性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地震本身所带来的损失更大。
⑤受灾人群的应激损害和心理障碍:遇有地震灾害时,因突如其来的打击,大量亲朋好友的伤亡,房屋倒塌,财产损失,都会给幸存灾民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恐惧、焦虑、悲伤、抑郁等心理状态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我国唐山大地震后一组1813人的抽样调查表明,表现有急性应激反应 (HAS)者占18.48%,慢性应激障碍者(DSD)22.17%,进一步分析发现被埋压时间、受伤程度、财产损失与心理障碍的发生呈正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是常态急性创伤症状的一种延续,这一反应存在时间不等,本组所报告的DSD中67.7%在1年内痊愈。大地震后有些家庭会仅存孤儿,这些孤儿的心理伤害更为严重,存在时间更长。
综上所述,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多方面的,既有突发大量的特点,又有多种因素影响救治的困难;伤亡既有当时的,又有继发的;伤情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以更有效地抢救灾区人员,减少伤亡。,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