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地震灾区常见病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非常适合用于目前震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针灸介入医疗救助,将是对地震灾区现有医疗手段和医疗资源的有力补充。为此,《中国针灸》编辑部筛选了在《中国针灸》及其他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地震灾害中常见疾病的临床报告,并组织专家讨论,提出了一组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针灸疗法,供在震区实施医疗救助的医务人员参考。一、骨折的辅助性治疗
骨折经骨科常规处理后,采用针灸治疗能起到镇痛、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取穴:在骨折脊椎旁两侧3cm左右处找到明显的压痛点3个。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取50mm×0.30mm毫针6根,局部常规消毒,每侧3针均向脊柱方向平刺约45mm,令局部产生胀痛针感。用上海G6805-2A电疗仪, 选用疏密波,每日1次,1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局部加TDP照射。
2.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
取穴:大肠俞、秩边、殷门、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操作:用长40~70mm毫针直刺,用合谷刺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用间断波,使下肢肌肉抽动为度,留针30分钟。取针后,选其中4穴穴位注射硝酸一叶秋碱,每穴1mL。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治疗20~30天。
3.尺桡骨骨折
取穴:选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分布在患肢桡神经、桡动、静脉及其分支附近的穴位,如侠白、尺泽、列缺、经渠、太渊、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等;选用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在患肢尺动、静脉、尺神经及其分支附近的穴位,如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等。根据骨折线上下,每次分别选用二条经脉中4个穴位。如上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下列缺;上取手太阳小肠经少海,下取阳谷等。操作:针刺得气后,用G6805 型治疗仪,根据经脉循行走向和电流负极流向正极的原理接正负极。如手太阴肺经循行走向是自上而下则负极上接尺泽穴,正极下接列缺穴。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走向是自下而上则负极下接阳谷穴,正极上接少海穴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