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中感受中美医疗体系的差异——第21届赛克勒医师年度奖获奖者访美见闻
作为第21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的获奖者,我在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资助下,于2008年4月,先后对美国十余所著名医院、医学中心和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参观访问。
期间,我们还参加了许多文化艺术活动,并有幸与美国非医务界的朋友座谈,为我们的学术活动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时间飞逝,我们穿梭于这些世界著名医学殿堂之中,从看到的一草一木和听到的一字一句,洞悉这个世界大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了解她的医疗体系,感受她的热情好客,同时也传播中国医学发展的信息,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次访问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很难用三言两语表述,现仅就中美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差异谈谈自己的看法。
医学教育体系的差异
在中国,我们经常会听到患者对医生的各种抱怨,但很少有人会想到隐藏在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医学教育问题。在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Harris A.Berman教授的谈话中,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 http://www.100md.com
美国的医学教育非常注重人文素质培养,高中毕业生没有资格直接报考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念完本科后,才可报考医学院校。因此,选择学医的人往往对医学的认知度很高且持久,因此有着浓厚的从医乐趣。而且,除医学专业之外,医生们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领域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美国的医生会很自然地把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来看待,从而与患者有着社会、文化、伦理和心理等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因而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也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医学教育背景较为单一,学生们直接从高中就读医学院,部分人对医学并无亲身体验和了解,更谈不上对医学的兴趣。他们从“医”而终,兴趣爱好贫乏,除了专业还是专业。故有些人从医以后半路改行,有些人则为了生存,从事着他们认为枯燥的工作。在这种状态下,那些从事科研的将无法产生创造性的灵感和火花,从事临床的也无法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生理-心理-社会”立体医学模式的诊治,也很难体现出医学中蕴含的温暖与人文情怀。
在医学还远远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的今天,给予患者较多的人文关怀,往往可以弥补疾病诊治过程中由于医疗技术不足所带来的缺陷,使医患关系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促进和谐、温情社会的建立。
, 百拇医药
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医学教育应该注重医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包括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文化艺术修养等,还应培养一些医疗服务专家,从单一陈旧的医学教育模式走入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模式。对于中国目前的医生,应尽快提升其现代医务工作者的意识,即现代人的时代意识、全球及信息化意识、民族及国情意识、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伦理道德及自我约束意识、社会责任及法律意识、竞争合作和多赢意识以及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软实力”,使我们在牢固掌握有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站到21世纪临床及科研的最前沿,环视现代空间的方方面面,汲取现代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我们应该用这样的理念来认识、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驾驭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医疗保险和社区医疗的差异
经常从一些经历过国外治病艰辛的患者那里获知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医生的医术其实并不比国外医生差。这次访美我也从一定的角度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政府和企业在医疗方面的投入让人咋舌。大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小到纽约社区的长岛大学医院,医疗设备之先进、网络覆盖之广泛、各种公共设施之豪华令人惊叹。但我感觉,比医疗设备更先进、更完善的是适合美国国情的医疗体制。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生工作的硬件设备虽然比不上美国医生,但他们遇到的患者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对辅助检查的依赖相对较少,因此,其综合临床感觉要比美国医生强。在中国医生的临床思维中,既有理性成分,也有非常宝贵的非理性成分,即看病有“直觉”。而美国医生相对比较机械,过分尊重循证和检查数据,“直觉”稍差一些。
但科学的医疗体制能够弱化美国医生单兵作战能力差的缺陷,使患者感到在美就医的总体感觉较好。究其原因,“初级保健医生(PCP)”或“全科医生”对疾病的最基本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对自身疾病无法了解和掌控的忧虑。同时,不同类别的、合理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如优先医疗服务提供者计划 (PPO)、健康维护者组织(HMO)、专有提供者组织(EPO)和定点服务计划(POS)等,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患者的经济顾虑。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中国医生没有想象那么糟,在中国做患者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背运,但一个中国患者和一个美国患者在去看病之前,就注定存在医疗环境和体制的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由此看来,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社区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关键是要依据我们的国情把工作做到实处。
, 百拇医药
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密切结合
在医学领域,始终存在着基础与临床的脱节,“阳春白雪”的科研成果距离临床应用有着遥远的距离,令人感到迷茫和困惑。美国医学界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加强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联系。NIH的临床研究中心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它是一座有着300多张床位的现代化医院。医生的工作是对特殊和疑难疾病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开展大量的临床药物试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有着功能强大的临床实验室,医生只要有能力发现临床问题,就可以马上深究下去,设计出成熟的研究线路并付诸实施,往往能得到非常好而且实用的临床结果。
正如NIH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John I.Gallin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胃肠科主任Mark Donowitz所言,应该以切合实际的基础研究支持临床,推动临床发展。相比而言,国内一些医院要么片面追求临床,要么就片面追求科研,这种极端的做法不利于基础和临床的发展。应该针对各医院的特点,找到相应的结合点,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总之,中美两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差异,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一切都比我们好,国情、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模式,开展我们的医疗工作,但先进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