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原发性肝癌
1.肝硬化病人属于肝癌的高发人群
在全球范围内,有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约9.9%~16.6%(最高报道达51.1%)的肝硬化患者最终会转化为原发性肝癌。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肝硬化都有相同的肝癌转化率,它主要发生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身上,而其他类型的肝硬化如酒精性、血吸虫病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肝癌的转化率就要低得多。所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查的频率应该较高,系统的检查以3个月1次为宜。
2.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密切
到目前为止,与原发性肝癌关系较为明确的肝炎病毒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90%。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毒导致肝癌是以大家所熟悉的“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三步曲的方式完成。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化而直接演变为肝癌,如塞内加尔大约有62%的肝癌患者没有肝硬化,而仅仅为肝炎病毒感染,这可能是肝炎病毒以基因整合的形式在短时间内直接导致肝癌发生之故。
上海一项涉及22707人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非携带人群高出200多倍,而我国成年人中乙肝病毒携带人群约为总人口的10%。
因此,乙肝病毒携带人群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适宜的定期检查至少应2次/年,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检查频率应更高,以1次/季度为佳。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也应及时定期检查,频率不应少于2次/年。
3.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与肝癌密切相关
肝癌高发区人群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用死水、地表水为主,或土壤中缺硒、高铜、高锌、高钼,或喜食含高亚硝酸盐食物的地区等),应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以1次/年为宜。对于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瑞典研究发现,重度饮酒者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吸烟、喜食含高亚硝酸盐食物(如腌腊制品、咸鱼咸肉、腌酸泡菜等)以及摄入多量含高黄曲霉素食物(如不合格的花生酱、霉变粮食制作的不合格糕点等)等人群亦应定期检查,至少1次/年。
4.年龄是重要因素
肝癌高发年龄在40?60岁左右(肝癌高发区年龄更低),从性别看,男性多发。此外,有肝癌家族史者也应高度警惕,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冀京蕊), 百拇医药
在全球范围内,有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约9.9%~16.6%(最高报道达51.1%)的肝硬化患者最终会转化为原发性肝癌。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肝硬化都有相同的肝癌转化率,它主要发生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身上,而其他类型的肝硬化如酒精性、血吸虫病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肝癌的转化率就要低得多。所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查的频率应该较高,系统的检查以3个月1次为宜。
2.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密切
到目前为止,与原发性肝癌关系较为明确的肝炎病毒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90%。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毒导致肝癌是以大家所熟悉的“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三步曲的方式完成。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化而直接演变为肝癌,如塞内加尔大约有62%的肝癌患者没有肝硬化,而仅仅为肝炎病毒感染,这可能是肝炎病毒以基因整合的形式在短时间内直接导致肝癌发生之故。
上海一项涉及22707人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非携带人群高出200多倍,而我国成年人中乙肝病毒携带人群约为总人口的10%。
因此,乙肝病毒携带人群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适宜的定期检查至少应2次/年,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检查频率应更高,以1次/季度为佳。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也应及时定期检查,频率不应少于2次/年。
3.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与肝癌密切相关
肝癌高发区人群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用死水、地表水为主,或土壤中缺硒、高铜、高锌、高钼,或喜食含高亚硝酸盐食物的地区等),应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以1次/年为宜。对于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瑞典研究发现,重度饮酒者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吸烟、喜食含高亚硝酸盐食物(如腌腊制品、咸鱼咸肉、腌酸泡菜等)以及摄入多量含高黄曲霉素食物(如不合格的花生酱、霉变粮食制作的不合格糕点等)等人群亦应定期检查,至少1次/年。
4.年龄是重要因素
肝癌高发年龄在40?60岁左右(肝癌高发区年龄更低),从性别看,男性多发。此外,有肝癌家族史者也应高度警惕,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冀京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