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鸭子步态”?--吉士俊教授谈先天性髋脱位
一提起先天性疾病,人们马上会想到是胎中带来的病,是很难预防的。但是,中国医科大学小儿骨科吉士俊教授却言之凿凿地说,先天性髋脱位是可以预防的。能够预防就意味着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那么,根据什么断言该病是可以预防的呢?当笔者提出这些问题时,吉教授说,这首先要从病因说起。
髋关节脱位是怎样的一种病
吉教授说,我们的大腿骨在医学上称股骨,它的上段稍微弯曲,顶端圆滑,名为股骨头。骨盆两边的左右下外侧部,各有一浅的凹陷,称为髋臼,股骨头插入髋臼,构成一个关节,叫做髋关节。在关节的周围,有肉筋样的韧实组织包裹,并牢固地附着于髋臼边缘和股骨头下,让股骨头与髋臼紧贴,使之既可多方向转动,但又不会轻易分开,以稳定髋关节。如果髋臼发育异常,凹度太浅,或股骨头发育不良,不能与髋臼密切配对,或关节囊结构松弛、薄弱等,都有可能导致股骨头从髋臼滑脱出来,这就是髋脱位。
根据髋脱位程度,可分为完全脱位及半脱位;按其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根据病理可分为胚胎型和新生儿型。前者在母亲子宫里已经脱位,故又称畸胎性脱位,其髋臼、股骨头和关节囊的发育极不正常,经常是停留在胚胎的某一阶段;后者是指出生后才脱位,其骨关节的发育基本正常,是比较常见的。
, 百拇医药
胎儿期的髋关节不稳定
吉教授继续说,胎儿期的髋关节是不稳定的,因为从16周起至成熟儿,髋臼直径增长26倍,而髋臼深度仅增长18倍,这样髋臼深度随胎儿发育相对变浅。医学上用臼深指数来表示这种变化。臼深指数等于髋臼深度与髋臼直径的比率。胎儿发育到16周时,臼深指数为59%,到了新生儿时则下降至411%,其连接股骨头与髋臼的圆韧带的长度增长得更快。这表明胎儿期髋臼深度发育落后于髋臼直径和圆韧带长度的生长速度,形成了胎儿出生时髋关节不稳定的解剖学因素。从生理上看,髋关节活动度增大,有利于胎儿娩出,再加上分娩时母体内分泌大量的雌激素,能使母体与胎儿的关节、韧带均处于极度松弛状态。一旦分娩遭受外力,就可能发生髋脱位,如臀位产发生髋脱位者高达30%。从先天性髋脱位病理变化看,如股骨头变小,髋臼发育不良,以及前倾角增大等改变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日趋严重。据统计,在英国至少有1%的新生儿患有髋脱位,其中85%髋关节形态是正常的,所以多数先天性髋脱位其实是由于髋关节先天发育不好,在后天的内外不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疾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先天性疾病,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因此,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提出将先天性髋脱位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这样就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 百拇医药
不良的养育方式发生髋脱位
先天性髋脱位是相当常见的,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不同地区发病率明显不同,总的情况是北方高于南方,这与婴儿襁褓方法不同有关:北方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将婴儿双下肢伸直并拢包裹,形成所谓“蜡烛包”的包裹。这种包裹方法,由于髋关节囊松弛,从而加重了髋关节的不稳定性;相反,南方气温高、湿度大,其襁褓方式截然不同,一般下肢裸露,双下肢自然弯曲,保持髋关节屈曲位。用背带背小孩这种南方习惯方式,婴儿伏于母亲背上,使其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这种姿势是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最佳状态,所以该病在南方发病率较低;另外,习惯用背带背婴儿的朝鲜族人也比汉族人发病率低。这说明,先天性髋脱位除了解剖学上的发病因素外,不正确的养育方式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怎样判定新生儿患有此病
先天性髋脱位发现得越早,治疗越及时,效果就越好。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要做新生儿筛查工作,发现有发病倾向者便给予及时的追踪观察和治疗。髋脱位婴儿因无疼痛,故不哭闹,其征象就较隐蔽,以下描述有助于早期发现。
, http://www.100md.com
首先要看一看新生儿大腿内侧的皮纹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可将婴儿置仰卧位,检查者面对婴儿,双手握住两膝关节,手掌面沿股骨轴线方向,将双髋、双膝均屈曲90度角,然后逐渐外展外旋,正常者两膝可接触床面,若一侧或双侧在向外伸展时受到限制,大腿部的内收肌紧张应疑为髋脱位,在此基础上出现“咔嚓”一声的弹响声后两膝方可接触床面,应诊断为髋脱位。这时,可到医院拍髋关节X光片,或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双髋、双膝屈曲90度角时,拇指在大腿内方小粗隆部向外推,能推出股骨头,当放松后股骨头又恢复原位,说明髋关节不稳定,可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其次在检查时要参考新生儿是否为先天性的高危婴儿,如是否臀位产,有无家族史,也应注意是否在高发地区及所属民族。此外,关节及韧带松弛者、持续性存在大腿皮纹不对称以及存在骨关节先天畸形的患儿应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家长一旦发现婴儿有骨关节畸形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并定期复查,尽快作出明确诊断。
怎样预防髋脱位
既然婴儿的髋关节不稳定,在护理过程中就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髋关节稳定的条件。而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位是最稳定的。因此要降低先天性髋脱位的发病率,预防工作要从胎儿一出生就开始。首先,要改变对出生后尚未形成自主呼吸的新生儿采用一手握住双足提起婴儿,使其头朝下,另一手拍背部排出肺内羊水,促进其迅速呼吸的方法,因为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髋关节的稳定,一些婴儿可能会因此发生髋关节脱位。如需头朝下拍背,最好双手握住下腰部和髋部,使新生儿的髋关节保持屈曲状而由助手拍背,促进呼吸。
, 百拇医药
其次应呼吁北方寒带居民改变不良的襁褓方法,提倡应用三角形尿布兜,以保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位。不断改变不合理的养育习惯,以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
髋脱位的治疗
先天性髋脱位的后果是双下肢发育不等长,使人跛行。如属双侧病变者,其走路姿势奇特,腰前凸,臀后凸,髋部左右加宽,成“鸭子步态”。这种致残病变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工作和个人幸福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目前,大多主张在3岁前做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但相当一部分患儿,保守治疗无效后,就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
必须强调的是,一旦发病,其治疗应是“马拉松”式的,经年累月。故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免半途而废。另外,髋脱位的非手术治疗和预防应是同步进行的,治愈的基本条件是髋臼的深度、宽度与股骨头刚好匹配,关节囊不松不紧,髋周肌力平衡等,这些都要在特定的姿势下,随婴儿生长发育过程实施才能逐步得以实现。只有髋关节发育至稳定状态的解剖模式时,才能防止复发。因此,治疗持续一年半载以上,就不足为奇了。
在医生指导下,家庭式的防治方法有多种,操作不难。一是日间背背法:婴儿伏于背部,双下肢分开,用布兜托住臀部,此时患婴髋关节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利于复位。二是日间怀抱法,患婴在母亲前方,面对面,双下肢左右分开,布兜托住臀部。三是晚间纸尿布法,市面的大块纸尿布穿着后,患婴的髋关节亦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对髋关节的复位及稳定有利。
对诊断明确者,应到专科医院做正规治疗。, 百拇医药
髋关节脱位是怎样的一种病
吉教授说,我们的大腿骨在医学上称股骨,它的上段稍微弯曲,顶端圆滑,名为股骨头。骨盆两边的左右下外侧部,各有一浅的凹陷,称为髋臼,股骨头插入髋臼,构成一个关节,叫做髋关节。在关节的周围,有肉筋样的韧实组织包裹,并牢固地附着于髋臼边缘和股骨头下,让股骨头与髋臼紧贴,使之既可多方向转动,但又不会轻易分开,以稳定髋关节。如果髋臼发育异常,凹度太浅,或股骨头发育不良,不能与髋臼密切配对,或关节囊结构松弛、薄弱等,都有可能导致股骨头从髋臼滑脱出来,这就是髋脱位。
根据髋脱位程度,可分为完全脱位及半脱位;按其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根据病理可分为胚胎型和新生儿型。前者在母亲子宫里已经脱位,故又称畸胎性脱位,其髋臼、股骨头和关节囊的发育极不正常,经常是停留在胚胎的某一阶段;后者是指出生后才脱位,其骨关节的发育基本正常,是比较常见的。
, 百拇医药
胎儿期的髋关节不稳定
吉教授继续说,胎儿期的髋关节是不稳定的,因为从16周起至成熟儿,髋臼直径增长26倍,而髋臼深度仅增长18倍,这样髋臼深度随胎儿发育相对变浅。医学上用臼深指数来表示这种变化。臼深指数等于髋臼深度与髋臼直径的比率。胎儿发育到16周时,臼深指数为59%,到了新生儿时则下降至411%,其连接股骨头与髋臼的圆韧带的长度增长得更快。这表明胎儿期髋臼深度发育落后于髋臼直径和圆韧带长度的生长速度,形成了胎儿出生时髋关节不稳定的解剖学因素。从生理上看,髋关节活动度增大,有利于胎儿娩出,再加上分娩时母体内分泌大量的雌激素,能使母体与胎儿的关节、韧带均处于极度松弛状态。一旦分娩遭受外力,就可能发生髋脱位,如臀位产发生髋脱位者高达30%。从先天性髋脱位病理变化看,如股骨头变小,髋臼发育不良,以及前倾角增大等改变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日趋严重。据统计,在英国至少有1%的新生儿患有髋脱位,其中85%髋关节形态是正常的,所以多数先天性髋脱位其实是由于髋关节先天发育不好,在后天的内外不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疾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先天性疾病,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因此,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提出将先天性髋脱位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这样就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 百拇医药
不良的养育方式发生髋脱位
先天性髋脱位是相当常见的,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不同地区发病率明显不同,总的情况是北方高于南方,这与婴儿襁褓方法不同有关:北方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将婴儿双下肢伸直并拢包裹,形成所谓“蜡烛包”的包裹。这种包裹方法,由于髋关节囊松弛,从而加重了髋关节的不稳定性;相反,南方气温高、湿度大,其襁褓方式截然不同,一般下肢裸露,双下肢自然弯曲,保持髋关节屈曲位。用背带背小孩这种南方习惯方式,婴儿伏于母亲背上,使其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这种姿势是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最佳状态,所以该病在南方发病率较低;另外,习惯用背带背婴儿的朝鲜族人也比汉族人发病率低。这说明,先天性髋脱位除了解剖学上的发病因素外,不正确的养育方式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怎样判定新生儿患有此病
先天性髋脱位发现得越早,治疗越及时,效果就越好。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要做新生儿筛查工作,发现有发病倾向者便给予及时的追踪观察和治疗。髋脱位婴儿因无疼痛,故不哭闹,其征象就较隐蔽,以下描述有助于早期发现。
, http://www.100md.com
首先要看一看新生儿大腿内侧的皮纹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可将婴儿置仰卧位,检查者面对婴儿,双手握住两膝关节,手掌面沿股骨轴线方向,将双髋、双膝均屈曲90度角,然后逐渐外展外旋,正常者两膝可接触床面,若一侧或双侧在向外伸展时受到限制,大腿部的内收肌紧张应疑为髋脱位,在此基础上出现“咔嚓”一声的弹响声后两膝方可接触床面,应诊断为髋脱位。这时,可到医院拍髋关节X光片,或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双髋、双膝屈曲90度角时,拇指在大腿内方小粗隆部向外推,能推出股骨头,当放松后股骨头又恢复原位,说明髋关节不稳定,可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其次在检查时要参考新生儿是否为先天性的高危婴儿,如是否臀位产,有无家族史,也应注意是否在高发地区及所属民族。此外,关节及韧带松弛者、持续性存在大腿皮纹不对称以及存在骨关节先天畸形的患儿应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家长一旦发现婴儿有骨关节畸形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并定期复查,尽快作出明确诊断。
怎样预防髋脱位
既然婴儿的髋关节不稳定,在护理过程中就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髋关节稳定的条件。而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位是最稳定的。因此要降低先天性髋脱位的发病率,预防工作要从胎儿一出生就开始。首先,要改变对出生后尚未形成自主呼吸的新生儿采用一手握住双足提起婴儿,使其头朝下,另一手拍背部排出肺内羊水,促进其迅速呼吸的方法,因为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髋关节的稳定,一些婴儿可能会因此发生髋关节脱位。如需头朝下拍背,最好双手握住下腰部和髋部,使新生儿的髋关节保持屈曲状而由助手拍背,促进呼吸。
, 百拇医药
其次应呼吁北方寒带居民改变不良的襁褓方法,提倡应用三角形尿布兜,以保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位。不断改变不合理的养育习惯,以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
髋脱位的治疗
先天性髋脱位的后果是双下肢发育不等长,使人跛行。如属双侧病变者,其走路姿势奇特,腰前凸,臀后凸,髋部左右加宽,成“鸭子步态”。这种致残病变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工作和个人幸福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目前,大多主张在3岁前做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但相当一部分患儿,保守治疗无效后,就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
必须强调的是,一旦发病,其治疗应是“马拉松”式的,经年累月。故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免半途而废。另外,髋脱位的非手术治疗和预防应是同步进行的,治愈的基本条件是髋臼的深度、宽度与股骨头刚好匹配,关节囊不松不紧,髋周肌力平衡等,这些都要在特定的姿势下,随婴儿生长发育过程实施才能逐步得以实现。只有髋关节发育至稳定状态的解剖模式时,才能防止复发。因此,治疗持续一年半载以上,就不足为奇了。
在医生指导下,家庭式的防治方法有多种,操作不难。一是日间背背法:婴儿伏于背部,双下肢分开,用布兜托住臀部,此时患婴髋关节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利于复位。二是日间怀抱法,患婴在母亲前方,面对面,双下肢左右分开,布兜托住臀部。三是晚间纸尿布法,市面的大块纸尿布穿着后,患婴的髋关节亦处于屈曲、外旋、外展位,对髋关节的复位及稳定有利。
对诊断明确者,应到专科医院做正规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