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也会产生抗药性
恶性肿瘤又称癌症,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死亡率很高。迄今应用化学药品治疗(简称为化疗),仍不失为征服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有些病人用药后却不见效,甚而初治也会如此,以致癌症复发、转移,危及生命,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早在1970年,就有人发现某种白血病对放线菌素D具有耐药性(俗称抗药性),继而用结构与药理不同的抗癌药,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与丝裂霉素、柔红霉素(正定霉素)等,均黯然失色,其他癌症在化疗时也有类似情况,故称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它的机理错综复杂,尚未完全明了,现简介如下。
据目前所知,有些癌细胞的胞膜发生了变化,使抗癌药摄入减少,排泄增多,导致浓度不足,而降效、失效;也有些癌细胞对药物的破坏性很大;另有些癌细胞所含拓扑异构酶Ⅱ的含量减少,活性降低,使药物丧失战斗力;还有些癌细胞能加速修复受药物袭击造成的损伤,负隅顽抗。
癌细胞一旦产生耐药性,其耐受药物的浓度往往为敏感癌细胞的几百倍,即使增加药物用量,效果依然不佳,而毒性反应却陡然增加,这样便大大限制了抗癌药的应用,成为临床上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
在癌细胞形成多药耐药性的过程中,充当拦路虎与帮凶角色的是P-糖蛋白,它本来广泛存在于人体多个部位,如脑血管、肾上腺以及肺、肝、肾、小肠、结肠、胰腺等细胞膜上,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水泵样的作用,将代谢产物与毒性物质排出细胞外,维护人体健康。可是当这些脏器患癌症时,P-糖蛋白使癌细胞膜变得坚韧,一方面阻碍抗癌药物进入细胞内,另一方面将已经进入者迅速排出细胞外,从而使药物无用武之地,而导致化疗失败,真是助纣为虐。
为了走出化疗困境,消除P-糖蛋白的干扰破坏作用,国内外医药学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可喜的进展,找到了一些能逆转癌细胞耐药性的药物,像异搏定(维拉帕米)、心痛定(硝苯吡啶)、利血平与红霉素、环孢菌素及氢化可的松等。例如一位高危病人,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经治疗两个疗程均无效,系产生耐药性之故,后加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一个疗程,便使耐药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恢复至敏感时的水平,而缓解病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又如对于膀胱癌的多药耐药性,在用抗癌药阿霉素、长春新碱的同时,可加用钙离子阻断剂异搏定,既能抑制癌细胞的耐药性,又能增强癌细胞的敏感性,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有人对30名已用过化疗无效的病人,改用电脉冲加博来霉素(争光霉素)治疗,在1~2周内,有34个肿瘤结节消失,7个肿瘤结节缩小,疗效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主要是电脉冲能克服P-糖蛋白阻碍化疗药物进入癌细胞的作用之故。, http://www.100md.com
原来,早在1970年,就有人发现某种白血病对放线菌素D具有耐药性(俗称抗药性),继而用结构与药理不同的抗癌药,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与丝裂霉素、柔红霉素(正定霉素)等,均黯然失色,其他癌症在化疗时也有类似情况,故称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它的机理错综复杂,尚未完全明了,现简介如下。
据目前所知,有些癌细胞的胞膜发生了变化,使抗癌药摄入减少,排泄增多,导致浓度不足,而降效、失效;也有些癌细胞对药物的破坏性很大;另有些癌细胞所含拓扑异构酶Ⅱ的含量减少,活性降低,使药物丧失战斗力;还有些癌细胞能加速修复受药物袭击造成的损伤,负隅顽抗。
癌细胞一旦产生耐药性,其耐受药物的浓度往往为敏感癌细胞的几百倍,即使增加药物用量,效果依然不佳,而毒性反应却陡然增加,这样便大大限制了抗癌药的应用,成为临床上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
在癌细胞形成多药耐药性的过程中,充当拦路虎与帮凶角色的是P-糖蛋白,它本来广泛存在于人体多个部位,如脑血管、肾上腺以及肺、肝、肾、小肠、结肠、胰腺等细胞膜上,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水泵样的作用,将代谢产物与毒性物质排出细胞外,维护人体健康。可是当这些脏器患癌症时,P-糖蛋白使癌细胞膜变得坚韧,一方面阻碍抗癌药物进入细胞内,另一方面将已经进入者迅速排出细胞外,从而使药物无用武之地,而导致化疗失败,真是助纣为虐。
为了走出化疗困境,消除P-糖蛋白的干扰破坏作用,国内外医药学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可喜的进展,找到了一些能逆转癌细胞耐药性的药物,像异搏定(维拉帕米)、心痛定(硝苯吡啶)、利血平与红霉素、环孢菌素及氢化可的松等。例如一位高危病人,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经治疗两个疗程均无效,系产生耐药性之故,后加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一个疗程,便使耐药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恢复至敏感时的水平,而缓解病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又如对于膀胱癌的多药耐药性,在用抗癌药阿霉素、长春新碱的同时,可加用钙离子阻断剂异搏定,既能抑制癌细胞的耐药性,又能增强癌细胞的敏感性,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有人对30名已用过化疗无效的病人,改用电脉冲加博来霉素(争光霉素)治疗,在1~2周内,有34个肿瘤结节消失,7个肿瘤结节缩小,疗效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主要是电脉冲能克服P-糖蛋白阻碍化疗药物进入癌细胞的作用之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