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来自北方的“狼”
当他病毒“引”人疯狂索鼠药
台湾消息台湾花莲一对吴姓夫妇因为老鼠传染汉他病毒导致“出血热”致死,在台湾引发恐慌,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卫生、环保单位索要鼠药。台中市环保局局长表示,该局将配合全台灭鼠行动,在4月举行灭鼠周。
另据报道,由于汉他病毒风暴引起民众与宠物业者恐慌,全台湾已出现宠物鼠弃养潮,甚至有业者将宠物鼠当成饲料喂养鳄鱼及蛇,引起大批动物保护人士痛加挞伐。农委会也强调,宠物鼠并不会成为汉他病毒携带者,民众不必过于恐慌。但为防止其它疫病入侵,农委会仍倾向禁养宠物鼠。
摘自《羊城晚报》
(编者按:汉他病毒是什么病毒?它和老鼠有何关联?出血热是什么病,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请看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邓子德副教授的分析文章。)
如狼似虎,病情凶猛
, http://www.100md.com
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常有发热、出血、休克等,有的患者伴有严重肾损害。目前危害人类的出血热有许多种,如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克里米亚出血热(刚果出血热)和去年曾引起全球恐慌的埃博拉出血热等。其中埃博拉出血热病情最凶猛,传染性最强,被喻为“喋血杀手”。而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当属流行性出血热,把它称为“虎狼之症”并不为过。在以往,出血热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近年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已有所下降,但仍在10%左右。
传媒报道的这对台湾夫妇,正是感染汉他病毒,导致流行性出血热而死。
事情可追溯到1976年。此前流行性出血热一直找不到病因,直到这一年,一位韩国学者从“朝鲜出血热”(本病在朝鲜半岛的名字)疫区——汉坦河流域捕获的老鼠的肺和肾组织中检测到一种与本病相关的病毒,将之定名为汉坦病毒(即汉他病毒)。让人觉得巧合的是,埃博拉出血热也是起名于非洲的一条小河——埃博拉河。
, 百拇医药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往往起病急骤,如饿狼猛扑。患者突发寒战、高热,三两天之内,低血压和休克便接踵而来。更为严重的是,流行性出血热特别喜欢侵犯肾脏,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少尿甚至无尿。这时候,患者一天的尿量往往只有几十毫升。没有尿,人是熬不了几天的。许多病重的患者,往往也在这个时候挺不过去,死于尿毒症等致命并发症。在患病期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还常有“三痛”、“三红”表现。病人会觉得全身酸痛,并以头痛、眼眶痛、腰痛最为突出,医生们习惯称之为“三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所谓“三红”,就是在患病初期,患者的眼球结膜、面部和颈胸部充血发红。乍一看,就像喝醉了酒似的,于是在医学上便有“酒醉貌”之称。有幸逃出生天者,还要经历一个令人难忘的多尿阶段,患者每天需排尿4000~8000毫升,有的甚至超过15000毫升,满满一大桶。然后患者才疲惫不堪地进入恢复期。如此过完“五关”(医学上称为五期经过),需时大约1~2个月。
台湾、海南岛也发现了“狼”迹
, 百拇医药 流行性出血热最初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故又称远东出血热。后来发现许多国家均有流行,现在全世界至少有30多个国家有过出血热流行。我国是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患病人数为世界之最,每年数以十万计,约占世界发病总数的80%以上。
据有关记录,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的流行至少有70年历史。此病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我国最北边的黑龙江流域出现,后来波及整个东北地区。渐渐地,华北、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均陆续有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报告,并且越来越多。因此,有人形容流行性出血热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多年来,这支“狼群”左冲右突,上蹿下跳,到处为患,所到之处“狼烟”四起,可谓“气焰嚣张”。它们挺进中原,浪迹江湖,跨黄河,过长江,渡海峡,现在连台湾和海南岛也可以发现到它们的“狼迹”了。目前,除了青海和新疆外,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病例发生,其中以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等省最为多发。
老鼠,“狼”的帮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很早就发现本病有明显的传染性,常在野外工作的人员(如新开垦水利工地的民工、伐木工人等)中流行,当属传染病无疑,但多年来一直找不到其病因。
, 百拇医药
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鼠在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最早被逮着“定罪”的野老鼠名字还挺“酷”——叫黑线姬鼠,随后其它老鼠也被证明“有罪”。现在被列入传染源这一黑名单的已有十多种老鼠,其中有我们朝夕相见的家鼠(褐家鼠),还有被小朋友认为“蛮可爱”的小白鼠。
老鼠是怎样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呢?其实老鼠传播本病并不须被它咬上一口。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含有病毒的老鼠尿、粪便等排出后,与地面上的尘埃微粒一道“轻舞飞扬”,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这样的空气就有可能经呼吸道感染。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动物场养鼠房内的空气采样进行压缩送检,结果在其中发现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曾有这样的例子:某研究所的楼下养有许多供实验用的老鼠,一段时间后,在三楼上班但从未接触过老鼠的人却莫名其妙地相继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后来查明,楼下饲养的老鼠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楼上的人发病可能与吸入带病毒的气溶胶有关。此外,流行性出血热也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播。某大学曾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集体发病事件,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发现患病的大学生都在同一个饭堂用餐,结果在剩余的饭菜中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原来是进食了被老鼠污染的食品所致。最近,传媒还报道了一件更令人称奇的事:有人发现家里的漂亮苹果在夜间被老鼠偷吃了一口,觉得扔掉怪可惜的,便将老鼠咬过的地方切掉,剩下的自己吃了,结果几天之后就患上了流行性出血热。现已证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水果、米饭等食物当中可存活2~3天。其他较少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老鼠粪尿接触皮肤、被鼠咬伤、血液传播、螨类传播等。
, 百拇医药
疫苗,打“狼”的好猎枪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关键在于灭鼠,防止老鼠侵入民居,平时不要接触老鼠的排泄物。在野外工作时,要把食物放在老鼠达不到的地方。广东等地居民喜吃老鼠肉,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存在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险,故不宜提倡。
近年,我国已研制成功Ⅰ型和Ⅱ型单价出血热灭活疫苗,并在部分流行地区应用,取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最近又研制成功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并投入规模生产。在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曾应用疫苗预防灾后出血热的流行,取得良效。目前已证明我国生产的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副作用小,性质稳定,免疫效果好。
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是流行地区的青壮年,包括集体食宿的大中学生,从事建筑、农事、水利、采伐等野外工作者,从事环境卫生、粮库、饮食业工作人员,以及实验动物的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等。, 百拇医药
台湾消息台湾花莲一对吴姓夫妇因为老鼠传染汉他病毒导致“出血热”致死,在台湾引发恐慌,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卫生、环保单位索要鼠药。台中市环保局局长表示,该局将配合全台灭鼠行动,在4月举行灭鼠周。
另据报道,由于汉他病毒风暴引起民众与宠物业者恐慌,全台湾已出现宠物鼠弃养潮,甚至有业者将宠物鼠当成饲料喂养鳄鱼及蛇,引起大批动物保护人士痛加挞伐。农委会也强调,宠物鼠并不会成为汉他病毒携带者,民众不必过于恐慌。但为防止其它疫病入侵,农委会仍倾向禁养宠物鼠。
摘自《羊城晚报》
(编者按:汉他病毒是什么病毒?它和老鼠有何关联?出血热是什么病,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请看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邓子德副教授的分析文章。)
如狼似虎,病情凶猛
, http://www.100md.com
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常有发热、出血、休克等,有的患者伴有严重肾损害。目前危害人类的出血热有许多种,如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克里米亚出血热(刚果出血热)和去年曾引起全球恐慌的埃博拉出血热等。其中埃博拉出血热病情最凶猛,传染性最强,被喻为“喋血杀手”。而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当属流行性出血热,把它称为“虎狼之症”并不为过。在以往,出血热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近年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已有所下降,但仍在10%左右。
传媒报道的这对台湾夫妇,正是感染汉他病毒,导致流行性出血热而死。
事情可追溯到1976年。此前流行性出血热一直找不到病因,直到这一年,一位韩国学者从“朝鲜出血热”(本病在朝鲜半岛的名字)疫区——汉坦河流域捕获的老鼠的肺和肾组织中检测到一种与本病相关的病毒,将之定名为汉坦病毒(即汉他病毒)。让人觉得巧合的是,埃博拉出血热也是起名于非洲的一条小河——埃博拉河。
, 百拇医药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往往起病急骤,如饿狼猛扑。患者突发寒战、高热,三两天之内,低血压和休克便接踵而来。更为严重的是,流行性出血热特别喜欢侵犯肾脏,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少尿甚至无尿。这时候,患者一天的尿量往往只有几十毫升。没有尿,人是熬不了几天的。许多病重的患者,往往也在这个时候挺不过去,死于尿毒症等致命并发症。在患病期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还常有“三痛”、“三红”表现。病人会觉得全身酸痛,并以头痛、眼眶痛、腰痛最为突出,医生们习惯称之为“三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所谓“三红”,就是在患病初期,患者的眼球结膜、面部和颈胸部充血发红。乍一看,就像喝醉了酒似的,于是在医学上便有“酒醉貌”之称。有幸逃出生天者,还要经历一个令人难忘的多尿阶段,患者每天需排尿4000~8000毫升,有的甚至超过15000毫升,满满一大桶。然后患者才疲惫不堪地进入恢复期。如此过完“五关”(医学上称为五期经过),需时大约1~2个月。
台湾、海南岛也发现了“狼”迹
, 百拇医药 流行性出血热最初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故又称远东出血热。后来发现许多国家均有流行,现在全世界至少有30多个国家有过出血热流行。我国是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患病人数为世界之最,每年数以十万计,约占世界发病总数的80%以上。
据有关记录,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的流行至少有70年历史。此病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我国最北边的黑龙江流域出现,后来波及整个东北地区。渐渐地,华北、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均陆续有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报告,并且越来越多。因此,有人形容流行性出血热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多年来,这支“狼群”左冲右突,上蹿下跳,到处为患,所到之处“狼烟”四起,可谓“气焰嚣张”。它们挺进中原,浪迹江湖,跨黄河,过长江,渡海峡,现在连台湾和海南岛也可以发现到它们的“狼迹”了。目前,除了青海和新疆外,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病例发生,其中以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等省最为多发。
老鼠,“狼”的帮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很早就发现本病有明显的传染性,常在野外工作的人员(如新开垦水利工地的民工、伐木工人等)中流行,当属传染病无疑,但多年来一直找不到其病因。
, 百拇医药
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鼠在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最早被逮着“定罪”的野老鼠名字还挺“酷”——叫黑线姬鼠,随后其它老鼠也被证明“有罪”。现在被列入传染源这一黑名单的已有十多种老鼠,其中有我们朝夕相见的家鼠(褐家鼠),还有被小朋友认为“蛮可爱”的小白鼠。
老鼠是怎样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呢?其实老鼠传播本病并不须被它咬上一口。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含有病毒的老鼠尿、粪便等排出后,与地面上的尘埃微粒一道“轻舞飞扬”,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这样的空气就有可能经呼吸道感染。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动物场养鼠房内的空气采样进行压缩送检,结果在其中发现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曾有这样的例子:某研究所的楼下养有许多供实验用的老鼠,一段时间后,在三楼上班但从未接触过老鼠的人却莫名其妙地相继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后来查明,楼下饲养的老鼠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楼上的人发病可能与吸入带病毒的气溶胶有关。此外,流行性出血热也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播。某大学曾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集体发病事件,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发现患病的大学生都在同一个饭堂用餐,结果在剩余的饭菜中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原来是进食了被老鼠污染的食品所致。最近,传媒还报道了一件更令人称奇的事:有人发现家里的漂亮苹果在夜间被老鼠偷吃了一口,觉得扔掉怪可惜的,便将老鼠咬过的地方切掉,剩下的自己吃了,结果几天之后就患上了流行性出血热。现已证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水果、米饭等食物当中可存活2~3天。其他较少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老鼠粪尿接触皮肤、被鼠咬伤、血液传播、螨类传播等。
, 百拇医药
疫苗,打“狼”的好猎枪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关键在于灭鼠,防止老鼠侵入民居,平时不要接触老鼠的排泄物。在野外工作时,要把食物放在老鼠达不到的地方。广东等地居民喜吃老鼠肉,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存在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危险,故不宜提倡。
近年,我国已研制成功Ⅰ型和Ⅱ型单价出血热灭活疫苗,并在部分流行地区应用,取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最近又研制成功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并投入规模生产。在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曾应用疫苗预防灾后出血热的流行,取得良效。目前已证明我国生产的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副作用小,性质稳定,免疫效果好。
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是流行地区的青壮年,包括集体食宿的大中学生,从事建筑、农事、水利、采伐等野外工作者,从事环境卫生、粮库、饮食业工作人员,以及实验动物的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