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29945
刺向中风,最强的那一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指导专家:董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卒中单元,最有效的一剑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脑梗死占70%以上。脑梗死病人只要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挽救生命已经不是问题。然而,临床上治疗归治疗、康复归康复的方法,将二者割裂开造成脱节,使不少新发脑卒中病人留下残疾。这不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而建立卒中单元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手段。大量临床证据无可辩驳地向世人展示,在4种治疗脑卒中均被证实有效的方法——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疗法中,卒中单元的效果是最好的。这无疑是对传统概念的冲击,它意味着治疗脑卒中的最有效方法并非一种药物和一种手法,而是一种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

    卒中单元在人员配置上包括急诊室医师、神经科医师、各种康复师(语言、心理及肢体康复等)、理疗师、专业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等,为脑血管病特别是急性期病人提供治疗。
, 百拇医药
    卒中单元的观念目前极受西方国家推崇,实际上是把系统科学理论应用到脑卒中治疗实践中。最早是在欧洲的北爱尔兰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在这方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走在国内前列。

    卒中单元的理念虽然是医院的管理模式,但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精髓后,有利于增强对中风的深入理解。如果我们理解了医生的思路,那就能在治疗中更好地配合医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神经科与急诊科,谁来当“先锋”

    “国际上要求每个卒中单元应按照一定时间表进行系列诊断和治疗,如神经内科医师接诊时间<10分钟、完成头颅CT时间<25分钟、正确判读CT结果<45分钟、接受正确治疗<60分钟,以及收治卒中病房<3小时等。”董强教授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在很多医院,第一个接诊中风的往往是急诊科医生。而在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的医院,急诊室配有神经内科医生。急救车送来的病人,只要怀疑是中风的,第一个接诊的是神经内科医生。
, 百拇医药
    把神经内科医生放在第一关,可使卒中的识别速度大大提高,应该采取的急性治疗措施也能在第一时间到位,减少了院内的时间延误。如果时间拖长,病人的治疗效果就大大降低,到时必定留下后遗症,而且这种后遗症与不治疗的病人已经差不多。

    对于脑梗死,到目前为止,除了溶栓药物的治疗立竿见影,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之外,其它很多治疗都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溶栓是很有效率的治疗,相当多的病人可以恢复生活能力,几乎不留下任何残疾。

    3小时是标准的临床研究得到的结果,也是美国FDA批准急性脑梗死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在6小时内使用这样的治疗也可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过了6小时,我们给病人治疗的机会就大大地减少了。

    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虽然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死亡率很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治疗往往收效甚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常是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这种病人就需要在第一时间被医生识别,然后请神经外科医生来积极干预,可以开刀,也可以进行血管介入。所以说,在卒中早期,可能涉及的有急诊科、神经影像科、神经内科、介入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
, 百拇医药
    董教授说:“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作过一个调查,实际上在6小时内因怀疑中风而来医院的病人,比例只有20%左右。而这仅仅是中风的健康教育做得相对较好的三个大城市的数据。”

    “按照卒中单元的理念,如果往前延伸的话,应该延伸到急救车上,在急救车上第一时间去识别病情。”董教授争分夺秒的意识又放到了急救车上。比如说,急救车上的医生能够快速识别中风,并马上通知接收病人的医院的急诊科尽快准备好处理卒中的设备。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三甲医院都能作介入溶栓,病人若自行前往一定要选对医院。

    时间要靠自己抢,下半辈子在手中

    时间不仅仅要靠医生抢,更重要的是靠病人自己抢。然而发生脑卒中后,像以下这位老人的情况比比皆是。早上起来老人感觉手不太灵活,心想可能是前一天晚上睡姿不好引起的,没放在心上。过了三个小时,他感觉很不对劲,拿个碗都拿不起来。到下午的时候,脚走路都不行了。这才让家人把他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
, 百拇医药
    对于占到脑卒中70%的脑梗死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有几个小时的进展过程。有很多症状可以识别中风,如讲话口齿不清、嘴巴歪斜、手脚麻木、突然眩晕等。有些人症状持续的时间很短,可以是十几二十分钟,也可以是几分钟,但是反复发作。这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中风,但它是一过性的。有些人出现症状持续几分钟后,慢慢地好转,就置之不理。如果这时去医院,完全可能避免几个小时之后出现的更严重的后果。

    “出现卒中征象,第一时间不要到社区的卫生中心,一定要到大医院,这样才有CT等识别设备,才会有专门的神经科医生。急性卒中期间,还有很多其他的危重情况,所以在转运工具的选择上,最好仍然是急救车。急救医生能够很好地识别中风症状,知道区域内哪些医院在卒中的治疗上有技术条件。”

    “手麻、脚麻应该不算中风特有的症状吧?老百姓怎样才能识别和判断这种手脚麻木与中风有关呢?”笔者对此感到疑惑。

    董教授说,对于年纪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病人,如果突然发生上述症状,绝大部分都是卒中的先兆,应当赶紧到医院。而倘若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偶然发生的手脚麻木,则很可能与中风无关。
, 百拇医药
    第二波攻击,可能近在眼前

    病人从急诊科出来,住进神经科病房后,这个阶段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中风的并发症,如脑水肿、感染、癫痫发作。另外,病人出现瘫痪、吞咽功能障碍、营养障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病人的预后。卒中病人中很大一部分死亡或预后不佳,都是来自于并发症。并发症是影响病人最终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2003~2006年,上海市组织了4家医院一起作卒中单元的统一规范。结果发现,与没有进行规范之前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无论病死率还是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地降低。

    “卒中单元的好处在于,我们有一个专门受过卒中诊断治疗训练的队伍,所奉行的卒中诊疗措施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来源于国际上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相同类型的病人,采取的措施都是标准化的。而在过去,每一个医生有各种不同的观念,遵循的标准是各自的经验,没有统一的指南来支持,导致治疗措施五花八门。有的医生可能忽略了给病人作康复,有的医生可能只是让病人睡在床上频繁地接受输液……而受过训练的医生给予病人减少神经并发症的药物,给予预防卒中再次发作的药物,给予病人早期的康复,这才是最关键的。”董教授对于目前很多医生舍本逐末的做法感到痛心。
, 百拇医药
    没有这样的认识之前,很多医生往往只知道给病人使用中药以活血化淤,什么“血×通”、“血×康”等,以为这些药能给病人疏通血管,让瘫痪的肢体得以恢复。然而,这些药往往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证实,用了那么多药,还不如一个价格便宜、能给病人带来诸多好处的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病人,我们应当给予足量的抗血小板治疗。用得最多的是阿司匹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预防和治疗急性卒中都是相当有效的。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早期卒中的死亡率,减少25%以上的中风复发。

    很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到医院,说:“医生,我这只手现在还是麻木,该怎么办啊?”他们恰恰没有去关注自己的血压控制得好不好。手脚的麻木,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这种麻木并不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病人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血糖控制得好吗”、“血压控制得好吗”、“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所改变”、“是不是在做适量的运动”等。

    如果发生了中风,绝大多数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果没有再次发生中风的话,这种残疾一定会恢复得越来越好。比如说手脚瘫痪,瘫得最重的时候肯定是发病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手脚肯定会逐渐恢复。恢复得好与坏,与主动康复训练的好坏息息相关。
, 百拇医药
    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中风“第二波”的攻击,而且这第二波的攻击离得并不远。也就是说,发生一次中风后,并非要过一两年才会再发,可能一两个月之内就再发了。

    瘫了也要动

    过去的观念,总是在等病人已经过了急性期,才开始作康复训练。卒中单元的观念是,病人只要是发生中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应该进行康复训练。病人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左右,卒中单元中就会有神经康复的医生加入。

    过去,我们把中风当做必须躺在床上静养的病,脑出血的病人往往要在病床上躺上两个月不活动。其实,早期活动可以使肺部和尿道感染的机会减少,同时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

    可能有家属会认为:人都瘫了,怎么动呀?如果病人自己动不了,家属就要帮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同时,必须着眼于病人整体功能的恢复,而不是单纯把注意力放在病人失去功能的那部分肢体。比如,病人原先是用右手吃饭的,右手瘫痪之后,可以训练病人用左手吃饭。而且,用左手替代其功能,这对右手的恢复也有帮助。

    而现在许多家属对病人说的恰恰是——“你不要自己吃饭了,我来喂你”,这样做是不好的,而应该让病人力所能及地用其未残疾的手来参与运动训练,这种训练对患侧也是有好处的。

    病人和家属应当听从医生给出的各种康复建议,而不是把希望都寄托在药物身上,药物能起的作用是很小的。我们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给予病人的药物主要是治疗并发症的,而非治疗其本身的瘫痪的。

    在恢复期,病人和家属更应该注重的是危险因素的防范。病人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回归社会,不要过分地关注肢体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坚持医生给你的指导和康复,功能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