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粘在血管上的“炸弹”
王深明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炸弹”擦身而过
对王深明教授的采访动机源于一次同学聚会。聊天的时候,一个在急诊科做医生的朋友,给我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你知道长在人体内的‘炸弹’吗?”他突发此问,使得我有些莫名其妙。朋友神秘地一笑,接着给我解释道:“实不相瞒,我前几天就与一颗‘炸弹’擦身而过。”我越发摸不着头脑了:“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当然不是。”朋友的脸色渐渐凝重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那天下午,一位65岁的老太太被家人送到我正值班的急诊科。据她家人讲,老太太3小时前开始腹痛。我赶紧检查病人,发现她已经严重休克,血压测不到,四肢冰冷,神志不清。我立即组织医生护士进行抢救,建立心电监护,进行大量的静脉补液、输血,她的血压这才渐渐地升了上来。可是,我仍然找不到休克的原因,心电图检查结果排除了心肌梗死,也没有找到显示消化道出血的证据,病人又没有外伤史,除了腹部体检发现左上腹有一个包块外,再没有其他明显的异常。奇怪的是,那个包块有着与心跳节律一样的搏动。正一筹莫展之际,王深明教授来到急诊科。在认真的检查和询问之后,王教授神色凝重地告诉我:‘很可能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马上做术前准备,直接送手术室,我随后就来。’很快,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
, http://www.100md.com
说到这里,朋友打住了,故意卖起了关子。
“那病人后来怎么样了?”我的心揪紧了,朋友绘声绘色的描述使我不由自主地关心起这位病人的命运来。朋友说:“后来我去外科重症监护室追踪看过这个病人,经过紧急手术治疗,病人已经脱离了危险,情况很稳定。手术过程证实的确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瘤体破裂后在腹膜后形成了一个大约为1500毫升的巨大血肿。要不是及时会诊,这位病人很可能因为耽误手术时机而死在我手里,现在想起来我仍十分后怕。”
听完朋友的介绍,我对王深明教授产生了强烈的采访欲望。
腹主动脉瘤:并非肿瘤
几经周折,终于在办公室里见到了刚下手术台的王教授。由于刚刚做完手术,他略显疲惫,但我们的谈话仍然很愉快地开始了。说到腹主动脉瘤,王教授侃侃而谈。
“腹主动脉瘤是长在血管上的肿瘤吗?”我问道。
, 百拇医药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很常见而且极其凶险的疾病,由于种种原因,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近30年来,我国腹主动脉瘤发病率上升了3倍,约为3%~6%。也就是说,每100人当中就约有3~6个人可能患有这种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6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还有,伴有动脉硬化者及高龄人群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相对更高,而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但目前一般群众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腹主动脉瘤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腹主动脉瘤是长在腹主动脉上的肿瘤,这不对。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本身的一种扩张性疾病,我们通常把大于正常直径1.5倍的动脉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称为动脉瘤。动脉瘤一旦形成,极易破裂造成大出血,破裂的发生率与瘤体的直径有直接关系。通常当动脉瘤的直径达到5厘米以上时,破裂的危险性即明显增加。由于动脉瘤一旦破裂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它就像是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那么,这颗‘炸弹’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急不可待地问道。“原因很多,”王教授笑了笑说,“总的来讲,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两者经常并存且都主要发生于老年人,所以腹主动脉瘤绝大多数由于动脉硬化所致。具体一点讲,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膳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种种病因的作用或动脉壁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了多种病理变化,最终造成了动脉管壁的薄弱。
, http://www.100md.com
“在巨大的动脉血流压力冲击下,管壁发生了局限性扩张,便诱发了动脉瘤的产生。实际上,这颗‘炸弹’可以发生在主动脉行经的全程,而腹主动脉这一段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好发的部位。目前也有研究表明,腹主动脉瘤具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我们就曾经遇到过先后有几人患腹主动脉瘤的家庭,遗传因素在它的发生中很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旦“爆炸”,可瞬间走向死亡
我脑海里又浮现出朋友所讲的急诊室那惊险的一幕。“这颗‘炸弹’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心有余悸地问道,“是不是一旦‘爆炸’,病人就必死无疑呢?”
“必死无疑?”王教授略加思索,“或许可以这样说吧,但也不是绝对的。这颗‘炸弹’形成后,动脉瘤腔壁已经非常薄弱,动脉血流的巨大压力不断撞击着薄弱的管壁,就如同一条随时都会点燃的导火线,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实际上这颗‘炸弹’并不是定时的,而是随时都会‘爆炸’,令人防不胜防。”王教授的声音低沉了下来:“总的来说,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外科急症,死亡率高达50%~80%。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根本来不及抢救,瞬间就走到了死亡的边缘。是的,我们能够拆掉还没有‘爆炸’的‘炸弹’,可是一旦‘爆炸’,后果常常已经无可挽回。”王教授长叹一声之后,伴随的是久久的沉默。
, 百拇医药
还是王教授自己打破了沉默:“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死亡率很高,但并不是100%,仍然有一部分病人能够获得及时的救治,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当然,如果‘炸弹’已经‘爆炸’了,要抢救回来实在不容易。”王教授的情绪又渐渐高涨了起来:“腹主动脉瘤破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而70%以上的病人是向腹膜后破裂,就如你刚才提到的急诊室的那名病人。由于腹膜后间隙毕竟有限,出血在达到一定量之后,就限制了血肿的继续增大,从而为我们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外还有向肠腔内破裂、血块堵住了破裂口所形成的限制性破裂,以及向大的静脉内破裂等情况。对于以上这几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还是有机会挽救病人的生命的。但是,以上这几种情况虽然占了大多数,仍然有一部分病人是向腹腔内破裂,这部分大约占了20%。如果动脉瘤破裂向腹腔内,则出血量大,且不能自行停止,病人常常在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所以实际的发生率还要高于这个数字。但即便是自限性的破裂,也经常由于腹主动脉瘤本身的隐蔽性和医生方面的人为原因等而难以发现,结果延误了治疗。所以说,真正获得成功救治的腹主动脉瘤病人还在少数,这部分病人是非常幸运的。”
, 百拇医药
不见血的血管手术
“腹主动脉瘤在早期确诊后,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手术方式也非常成熟,所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手术治疗,使用人造血管移植替代。目前各种高科技材料人造血管的研制成功,已使这种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手术对人体毕竟是一种创伤,不可能被所有的病人所承受和接受。所以,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血管外科技术正在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它已不再是靠传统的手术刀、血管钳、手术剪来进行操作的了,而是在影像设备的辅助下利用特殊的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械,经过皮肤进入血管腔内进行治疗性操作,也就是老百姓都听说过的所谓介入技术。由于它操作简便易行,几乎没有失血,对病人创伤极小,所以又被称为不见血的血管手术。它与我们经常提到的心血管科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技术,这样病人不就可以免受开刀之苦了?”我也兴奋了起来。“是啊!”王教授笑着说,“具体一点讲,针对腹主动脉瘤,我们可以用介入放射学的技术把一种血管内支架型人造血管从股动脉放入动脉瘤的瘤腔内,使血液不再从原来的瘤腔内经过,从而实现腔内的腹主动脉瘤与血流的隔绝,达到治疗目的。没有了血流的冲击,‘炸弹’就失去了导火线,当然不会再‘爆炸’了。这种新兴的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医院也已开展了这项新的技术。当然,由于多种原因,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目前还不是万能的,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也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兴的技术必将愈来愈展现出其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腹主动脉瘤由于破裂后的救治难度大,死亡率极高,而早期确诊后择期手术的死亡率仅为3%~5%,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极力强调的,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惟一有效手段。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普查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目前主张,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心脏或血管性疾病的病人,应使用腹部B超或血管多普勒进行定期的常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从而进一步达到根治的目的。只有群策群力,我们才能把这颗‘炸弹’彻底地消灭于萌芽之中。”, http://www.100md.com
“炸弹”擦身而过
对王深明教授的采访动机源于一次同学聚会。聊天的时候,一个在急诊科做医生的朋友,给我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你知道长在人体内的‘炸弹’吗?”他突发此问,使得我有些莫名其妙。朋友神秘地一笑,接着给我解释道:“实不相瞒,我前几天就与一颗‘炸弹’擦身而过。”我越发摸不着头脑了:“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当然不是。”朋友的脸色渐渐凝重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那天下午,一位65岁的老太太被家人送到我正值班的急诊科。据她家人讲,老太太3小时前开始腹痛。我赶紧检查病人,发现她已经严重休克,血压测不到,四肢冰冷,神志不清。我立即组织医生护士进行抢救,建立心电监护,进行大量的静脉补液、输血,她的血压这才渐渐地升了上来。可是,我仍然找不到休克的原因,心电图检查结果排除了心肌梗死,也没有找到显示消化道出血的证据,病人又没有外伤史,除了腹部体检发现左上腹有一个包块外,再没有其他明显的异常。奇怪的是,那个包块有着与心跳节律一样的搏动。正一筹莫展之际,王深明教授来到急诊科。在认真的检查和询问之后,王教授神色凝重地告诉我:‘很可能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马上做术前准备,直接送手术室,我随后就来。’很快,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
, http://www.100md.com
说到这里,朋友打住了,故意卖起了关子。
“那病人后来怎么样了?”我的心揪紧了,朋友绘声绘色的描述使我不由自主地关心起这位病人的命运来。朋友说:“后来我去外科重症监护室追踪看过这个病人,经过紧急手术治疗,病人已经脱离了危险,情况很稳定。手术过程证实的确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瘤体破裂后在腹膜后形成了一个大约为1500毫升的巨大血肿。要不是及时会诊,这位病人很可能因为耽误手术时机而死在我手里,现在想起来我仍十分后怕。”
听完朋友的介绍,我对王深明教授产生了强烈的采访欲望。
腹主动脉瘤:并非肿瘤
几经周折,终于在办公室里见到了刚下手术台的王教授。由于刚刚做完手术,他略显疲惫,但我们的谈话仍然很愉快地开始了。说到腹主动脉瘤,王教授侃侃而谈。
“腹主动脉瘤是长在血管上的肿瘤吗?”我问道。
, 百拇医药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很常见而且极其凶险的疾病,由于种种原因,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近30年来,我国腹主动脉瘤发病率上升了3倍,约为3%~6%。也就是说,每100人当中就约有3~6个人可能患有这种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6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还有,伴有动脉硬化者及高龄人群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相对更高,而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但目前一般群众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腹主动脉瘤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腹主动脉瘤是长在腹主动脉上的肿瘤,这不对。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本身的一种扩张性疾病,我们通常把大于正常直径1.5倍的动脉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称为动脉瘤。动脉瘤一旦形成,极易破裂造成大出血,破裂的发生率与瘤体的直径有直接关系。通常当动脉瘤的直径达到5厘米以上时,破裂的危险性即明显增加。由于动脉瘤一旦破裂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它就像是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那么,这颗‘炸弹’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急不可待地问道。“原因很多,”王教授笑了笑说,“总的来讲,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两者经常并存且都主要发生于老年人,所以腹主动脉瘤绝大多数由于动脉硬化所致。具体一点讲,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膳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种种病因的作用或动脉壁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了多种病理变化,最终造成了动脉管壁的薄弱。
, http://www.100md.com
“在巨大的动脉血流压力冲击下,管壁发生了局限性扩张,便诱发了动脉瘤的产生。实际上,这颗‘炸弹’可以发生在主动脉行经的全程,而腹主动脉这一段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好发的部位。目前也有研究表明,腹主动脉瘤具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我们就曾经遇到过先后有几人患腹主动脉瘤的家庭,遗传因素在它的发生中很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旦“爆炸”,可瞬间走向死亡
我脑海里又浮现出朋友所讲的急诊室那惊险的一幕。“这颗‘炸弹’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心有余悸地问道,“是不是一旦‘爆炸’,病人就必死无疑呢?”
“必死无疑?”王教授略加思索,“或许可以这样说吧,但也不是绝对的。这颗‘炸弹’形成后,动脉瘤腔壁已经非常薄弱,动脉血流的巨大压力不断撞击着薄弱的管壁,就如同一条随时都会点燃的导火线,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实际上这颗‘炸弹’并不是定时的,而是随时都会‘爆炸’,令人防不胜防。”王教授的声音低沉了下来:“总的来说,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外科急症,死亡率高达50%~80%。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根本来不及抢救,瞬间就走到了死亡的边缘。是的,我们能够拆掉还没有‘爆炸’的‘炸弹’,可是一旦‘爆炸’,后果常常已经无可挽回。”王教授长叹一声之后,伴随的是久久的沉默。
, 百拇医药
还是王教授自己打破了沉默:“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死亡率很高,但并不是100%,仍然有一部分病人能够获得及时的救治,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当然,如果‘炸弹’已经‘爆炸’了,要抢救回来实在不容易。”王教授的情绪又渐渐高涨了起来:“腹主动脉瘤破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而70%以上的病人是向腹膜后破裂,就如你刚才提到的急诊室的那名病人。由于腹膜后间隙毕竟有限,出血在达到一定量之后,就限制了血肿的继续增大,从而为我们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外还有向肠腔内破裂、血块堵住了破裂口所形成的限制性破裂,以及向大的静脉内破裂等情况。对于以上这几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还是有机会挽救病人的生命的。但是,以上这几种情况虽然占了大多数,仍然有一部分病人是向腹腔内破裂,这部分大约占了20%。如果动脉瘤破裂向腹腔内,则出血量大,且不能自行停止,病人常常在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所以实际的发生率还要高于这个数字。但即便是自限性的破裂,也经常由于腹主动脉瘤本身的隐蔽性和医生方面的人为原因等而难以发现,结果延误了治疗。所以说,真正获得成功救治的腹主动脉瘤病人还在少数,这部分病人是非常幸运的。”
, 百拇医药
不见血的血管手术
“腹主动脉瘤在早期确诊后,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手术方式也非常成熟,所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手术治疗,使用人造血管移植替代。目前各种高科技材料人造血管的研制成功,已使这种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手术对人体毕竟是一种创伤,不可能被所有的病人所承受和接受。所以,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血管外科技术正在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它已不再是靠传统的手术刀、血管钳、手术剪来进行操作的了,而是在影像设备的辅助下利用特殊的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械,经过皮肤进入血管腔内进行治疗性操作,也就是老百姓都听说过的所谓介入技术。由于它操作简便易行,几乎没有失血,对病人创伤极小,所以又被称为不见血的血管手术。它与我们经常提到的心血管科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技术,这样病人不就可以免受开刀之苦了?”我也兴奋了起来。“是啊!”王教授笑着说,“具体一点讲,针对腹主动脉瘤,我们可以用介入放射学的技术把一种血管内支架型人造血管从股动脉放入动脉瘤的瘤腔内,使血液不再从原来的瘤腔内经过,从而实现腔内的腹主动脉瘤与血流的隔绝,达到治疗目的。没有了血流的冲击,‘炸弹’就失去了导火线,当然不会再‘爆炸’了。这种新兴的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医院也已开展了这项新的技术。当然,由于多种原因,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目前还不是万能的,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也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兴的技术必将愈来愈展现出其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腹主动脉瘤由于破裂后的救治难度大,死亡率极高,而早期确诊后择期手术的死亡率仅为3%~5%,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极力强调的,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惟一有效手段。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普查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目前主张,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心脏或血管性疾病的病人,应使用腹部B超或血管多普勒进行定期的常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从而进一步达到根治的目的。只有群策群力,我们才能把这颗‘炸弹’彻底地消灭于萌芽之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