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胃肠一个平稳的“动力”——访消化病学专家胡品津教授
在电视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食物在胃中被不断地搅、拌、推,可怜的胃俨然就是搅拌机、推土机二合为一,努力地工作着。随着干扰因素的出现,胃的运动越来越慢,胃里的食物越来越多,来不及清除出去,于是人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时,给胃加了一点“动力”,胃又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了。
从这一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适当的动力,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因而,胃肠动力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但胃肠动力从哪里来?如果这种动力过激或不足又会导致什么疾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胃肠动力方面的疾病呢?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消化病学专家胡品津教授。胡教授在这片自己挚爱的领域已辛勤耕耘了30余年,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动力学、炎症性肠病等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胃肠像心脏一样“搏动”?
胡教授在百忙中接待了我,他首先介绍了胃肠动力学的起源:“近20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药的出现,消化病学经历了一场革命,长期困扰人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胆结石等常见疾病的诊治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律日趋紧张和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胃肠动力紊乱的问题日渐突出,一门新兴的学科——胃肠动力学随之诞生。”
, http://www.100md.com
“胃肠运动的‘发动机’在哪里?有些人认为,在胃肠道有个像控制心脏运动的‘起搏点’,胃肠道也像心脏一样‘搏动’,是不是这样呢?”我一口气提出了连串问题。
“胃肠运动不是‘搏动’,也没有像控制心脏那样的‘起搏点’。实际上,胃肠道进行的是一系列很复杂的运动,包括收缩、舒张和蠕动。在不同情况下,每种运动形式发挥的作用不一样。这些运动的指挥中心——也可说是‘发动机’,来自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存在于肠壁内的肠神经系统。胃肠道每个部位在不同的情况下该以怎样的频率和张力进行运动,都由这个指挥中心(‘发动机’)精密调节。任何一个部位的运动失调,将导致临床上不同的症状和疾病。”
胡教授告诉我,胃肠动力紊乱的疾病很多见,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都可引起胃肠动力紊乱,其中非器质性疾病的两种典型“代表”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就占了胃肠专科就诊患者的20%~40%。
“你的病和我一样”
, 百拇医药
胡教授说,功能性消化不良,轻者仅有不适感,但重者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既往因为对这类病的认识不足,造成许多患者长期被之困扰和医疗资源浪费。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什么特征呢?”我问。
“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很多,上腹痛、早饱、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最为常见,另外还会有反酸、烧心样痛等。但不论症状如何多变,这类患者有一共同点:经过许多检查都未发现全身性疾病或胃肠器质性疾病,胃镜检查提示黏膜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度的炎症反应。”
笔者一听,心想:“嘿,我不正是这样吗?”便向胡教授提出了疑问:“胡教授,按您这么说,我也算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了。”我如数家珍地把我的症状详细描述出来:“我经常在肚子饿的时候很想吃东西,但吃少量食物就觉得饱了,就算勉强吃下去也觉得饱胀不适;进食后两三个小时还觉得肚子是胀满的;无论饥饱,经常嗳气,我的朋友曾经问我:‘你总是嗳气,究竟是饿了还是饱了?’我自己也说不清。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因为情况不是很严重,因此没有看医生。”
, http://www.100md.com
胡教授笑着说:“像你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多人都会有,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出现这些症状。从你叙述的症状来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性较大。在现代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越来越多见,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但实际上如果症状不严重,不影响工作,很多像你这样情况的人都不会看医生的。”
“那我需不需要把所有的检查都做一遍才能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呢?例如胃镜?”我很紧张地问。
胡教授又笑了:“一般来说,对于工作紧张或情绪焦虑、抑郁的年轻人,有轻微的胃肠症状,不一定需要做大的检查,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伴有明显消瘦、血便、贫血等,年龄超过40岁,就应该彻底检查一下,以排除器质性的疾病甚至恶性疾病。”
“那么,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就是由胃动力不足引起的呢?”我又回到与胃肠动力有关的话题上。
“不完全是这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精神心理障碍等,当然,胃肠动力障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肠动力紊乱包括胃排空延缓、胃感觉过敏等。约有50%的病人表现为餐后胃动力低下、蠕动减弱而导致胃排空延缓,就如你提到的电视广告那样。”胡教授思维敏捷,非常快速地回答了我的提问。
, 百拇医药
得意门生失踪之谜
提起肠易激综合征,胡教授告诉我一个特殊的病例,他是胡教授的一个得意弟子。
他工作非常认真、勤奋,但性格内向。研究生的生活很艰苦,除了临床工作,还要进行科研工作,他总是尽力把两者做到最好。但几个月下来,小伙子日渐消瘦,而且每次早上查房时,他总要借故“失踪”几次。有一天胡教授关心地问他,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小伙子顿时脸红了,他交代每次“失踪”都是上厕所。
在胡教授的追问下,他说近几个月经常在早餐后腹痛,一痛就要大便,而且全是黄水样便,一般要反复2~3次才缓解,有时吃了冻食可导致一日10余次腹泻,以致越来越不敢吃早餐,情绪一紧张,又易失眠。胡教授笑了,说:“你自己是学消化的,在去医别人之前,先医好你自己吧。”小伙子马上回去翻书,并抽血做了各项检查,以及腹部B超、肠镜,结果什么也没发现。最后他给自己下了一个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胡教授告诉他,患这种病的责任在他,建议他调节好自己的生活,必要时吃一些药。后来,这位得意门生不但医好了自己,还医好了许多病人。
, http://www.100md.com
胡教授说,典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部不适或腹痛,可伴有便秘,但大多数则伴腹泻,大便为稀软或水样便,有时还可有大量黏液,而且多在早餐后发作,进食冷的食物后加重,入睡后症状往往消失。此外,患者还有腹胀、肠鸣、肛门排气多等症状。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这类患者经过各项检查,亦未发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器质性病变,或仅有轻度的大肠慢性炎症。
在肠动力学方面,此类患者的结肠收缩较正常人增强,某些患者还有结肠痉挛现象。但也有部分患者其结肠收缩的频率及强度减弱。这些动力紊乱现象可由心理因素和食物引起,目前还认为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性动力障碍。
从滚滚红尘中寻回自己
“您提到的这两名‘代表’,在预防和治疗上有什么‘诀窍’吗?”我提出了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俗话说,神郁为万恶之源,从古至今不乏因心神俱瘁而百病缠身的例子,而不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都与这个神郁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易波动、焦虑、抑郁、失眠,有的甚至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故对这些患者来说,保持豁达的心情是预防和治疗的诀窍之一。另外,这两种病的患者有个共同特点:看完医生、吃完药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可是过了不久又会‘老调重弹’。”胡教授不无遗憾地说。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奇怪。
“因为这些患者看完医生后,一般都能在短期内遵循医生的忠告,如按时作息,按时进餐,不吸烟,少喝酒,少饮咖啡,少吃辣椒和生冷食物,放下思想包袱等等,再加上适当的用药如抑酸药、促动力药、解痉药等,症状很快就好转。可是当症状好转之后,问题又来了,他觉得没事了,便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不再坚持服药,于是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反复到医院治疗。只有真正放下包袱,心情豁达,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摆脱疾病缠身的状况。”胡教授一番谆谆教导,让我茅塞顿开。
胡教授最后提醒,功能性胃肠动力紊乱的预防关键在于自己。胡教授语重心长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这充满竞争的滚滚红尘中,我们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身心。, http://www.100md.com
从这一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适当的动力,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因而,胃肠动力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但胃肠动力从哪里来?如果这种动力过激或不足又会导致什么疾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胃肠动力方面的疾病呢?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消化病学专家胡品津教授。胡教授在这片自己挚爱的领域已辛勤耕耘了30余年,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动力学、炎症性肠病等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胃肠像心脏一样“搏动”?
胡教授在百忙中接待了我,他首先介绍了胃肠动力学的起源:“近20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药的出现,消化病学经历了一场革命,长期困扰人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胆结石等常见疾病的诊治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律日趋紧张和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胃肠动力紊乱的问题日渐突出,一门新兴的学科——胃肠动力学随之诞生。”
, http://www.100md.com
“胃肠运动的‘发动机’在哪里?有些人认为,在胃肠道有个像控制心脏运动的‘起搏点’,胃肠道也像心脏一样‘搏动’,是不是这样呢?”我一口气提出了连串问题。
“胃肠运动不是‘搏动’,也没有像控制心脏那样的‘起搏点’。实际上,胃肠道进行的是一系列很复杂的运动,包括收缩、舒张和蠕动。在不同情况下,每种运动形式发挥的作用不一样。这些运动的指挥中心——也可说是‘发动机’,来自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存在于肠壁内的肠神经系统。胃肠道每个部位在不同的情况下该以怎样的频率和张力进行运动,都由这个指挥中心(‘发动机’)精密调节。任何一个部位的运动失调,将导致临床上不同的症状和疾病。”
胡教授告诉我,胃肠动力紊乱的疾病很多见,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都可引起胃肠动力紊乱,其中非器质性疾病的两种典型“代表”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就占了胃肠专科就诊患者的20%~40%。
“你的病和我一样”
, 百拇医药
胡教授说,功能性消化不良,轻者仅有不适感,但重者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既往因为对这类病的认识不足,造成许多患者长期被之困扰和医疗资源浪费。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什么特征呢?”我问。
“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很多,上腹痛、早饱、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最为常见,另外还会有反酸、烧心样痛等。但不论症状如何多变,这类患者有一共同点:经过许多检查都未发现全身性疾病或胃肠器质性疾病,胃镜检查提示黏膜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度的炎症反应。”
笔者一听,心想:“嘿,我不正是这样吗?”便向胡教授提出了疑问:“胡教授,按您这么说,我也算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了。”我如数家珍地把我的症状详细描述出来:“我经常在肚子饿的时候很想吃东西,但吃少量食物就觉得饱了,就算勉强吃下去也觉得饱胀不适;进食后两三个小时还觉得肚子是胀满的;无论饥饱,经常嗳气,我的朋友曾经问我:‘你总是嗳气,究竟是饿了还是饱了?’我自己也说不清。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因为情况不是很严重,因此没有看医生。”
, http://www.100md.com
胡教授笑着说:“像你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多人都会有,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出现这些症状。从你叙述的症状来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性较大。在现代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越来越多见,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但实际上如果症状不严重,不影响工作,很多像你这样情况的人都不会看医生的。”
“那我需不需要把所有的检查都做一遍才能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呢?例如胃镜?”我很紧张地问。
胡教授又笑了:“一般来说,对于工作紧张或情绪焦虑、抑郁的年轻人,有轻微的胃肠症状,不一定需要做大的检查,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伴有明显消瘦、血便、贫血等,年龄超过40岁,就应该彻底检查一下,以排除器质性的疾病甚至恶性疾病。”
“那么,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就是由胃动力不足引起的呢?”我又回到与胃肠动力有关的话题上。
“不完全是这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精神心理障碍等,当然,胃肠动力障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肠动力紊乱包括胃排空延缓、胃感觉过敏等。约有50%的病人表现为餐后胃动力低下、蠕动减弱而导致胃排空延缓,就如你提到的电视广告那样。”胡教授思维敏捷,非常快速地回答了我的提问。
, 百拇医药
得意门生失踪之谜
提起肠易激综合征,胡教授告诉我一个特殊的病例,他是胡教授的一个得意弟子。
他工作非常认真、勤奋,但性格内向。研究生的生活很艰苦,除了临床工作,还要进行科研工作,他总是尽力把两者做到最好。但几个月下来,小伙子日渐消瘦,而且每次早上查房时,他总要借故“失踪”几次。有一天胡教授关心地问他,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小伙子顿时脸红了,他交代每次“失踪”都是上厕所。
在胡教授的追问下,他说近几个月经常在早餐后腹痛,一痛就要大便,而且全是黄水样便,一般要反复2~3次才缓解,有时吃了冻食可导致一日10余次腹泻,以致越来越不敢吃早餐,情绪一紧张,又易失眠。胡教授笑了,说:“你自己是学消化的,在去医别人之前,先医好你自己吧。”小伙子马上回去翻书,并抽血做了各项检查,以及腹部B超、肠镜,结果什么也没发现。最后他给自己下了一个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胡教授告诉他,患这种病的责任在他,建议他调节好自己的生活,必要时吃一些药。后来,这位得意门生不但医好了自己,还医好了许多病人。
, http://www.100md.com
胡教授说,典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部不适或腹痛,可伴有便秘,但大多数则伴腹泻,大便为稀软或水样便,有时还可有大量黏液,而且多在早餐后发作,进食冷的食物后加重,入睡后症状往往消失。此外,患者还有腹胀、肠鸣、肛门排气多等症状。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这类患者经过各项检查,亦未发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器质性病变,或仅有轻度的大肠慢性炎症。
在肠动力学方面,此类患者的结肠收缩较正常人增强,某些患者还有结肠痉挛现象。但也有部分患者其结肠收缩的频率及强度减弱。这些动力紊乱现象可由心理因素和食物引起,目前还认为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性动力障碍。
从滚滚红尘中寻回自己
“您提到的这两名‘代表’,在预防和治疗上有什么‘诀窍’吗?”我提出了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俗话说,神郁为万恶之源,从古至今不乏因心神俱瘁而百病缠身的例子,而不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都与这个神郁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易波动、焦虑、抑郁、失眠,有的甚至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故对这些患者来说,保持豁达的心情是预防和治疗的诀窍之一。另外,这两种病的患者有个共同特点:看完医生、吃完药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可是过了不久又会‘老调重弹’。”胡教授不无遗憾地说。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奇怪。
“因为这些患者看完医生后,一般都能在短期内遵循医生的忠告,如按时作息,按时进餐,不吸烟,少喝酒,少饮咖啡,少吃辣椒和生冷食物,放下思想包袱等等,再加上适当的用药如抑酸药、促动力药、解痉药等,症状很快就好转。可是当症状好转之后,问题又来了,他觉得没事了,便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不再坚持服药,于是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反复到医院治疗。只有真正放下包袱,心情豁达,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摆脱疾病缠身的状况。”胡教授一番谆谆教导,让我茅塞顿开。
胡教授最后提醒,功能性胃肠动力紊乱的预防关键在于自己。胡教授语重心长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这充满竞争的滚滚红尘中,我们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身心。, http://www.100md.com